最近,气温骤降,闽南地区5度左右,这应该是这几年最寒冷的天气了。
我把最厚的衣服搬出来穿,小朋友也给他们裹的严严实实的,天气寒冷加上又下雨,孩子基本上都宅家,先生初九就上班了,21号开始我们也开学了。
立春之后,本该万物复苏。这些天周遭环境似乎都被阴霾笼罩着。
从2020年持续到现在的疫情,似乎很难划上句号。
新冠病毒就像埋在地底下的地雷,冷不零丁“炸冒“出来,人心惶惶。
近日香港江苏等地疫情反弹极其严重,看到江苏的朋友,安安姐写的疫情下频繁的核酸检测以及日日夜夜忙碌着的医务人员,真心希望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刷了朋友圈,直播的、卖货的、刷图刷单的,形形色色的人扛着斜杠,身兼多份工作,真心觉得大家都负重前行,有物质经济压力,更有心理压力。
看着镜子的自己,刚换上的耳钉小巧精致,我莞尔一笑,此刻觉得自己幸福温暖。
下午在婆婆的领路下,我把结婚的黄金饰品拿去店铺典当折旧换新。
天空飘落着豆子大的雨,执拗不过婆婆,她坚持要把电动车骑回店里,以至于最后我和孩子做汽车,婆婆一人顶着寒风大雨在前面带路。
婆婆性格强势,唯独和我相处她特别“守中”,因为我们都急性子直肠子。婆婆特别执着,尤其是替晚辈“做牛做马”付出的细节,比如不让她吃隔夜的剩饭剩菜、夜深了,劝她休息不让她拖地板做家务了……
她认定的,非做不可。
我们并没有同住一屋,婆婆一边要帮小叔子看店,一边要照料公公,我们这头抽不开身,她还基本随叫随到。
元宵后,中小学错峰开学,我和先生都出工了,家里幼儿园的两个孩子还没开学,只能奶奶来带。
婆婆没有丝毫推脱,我需要7:30出门赶早课,她就能7:00到我这头房子,并且给我们备好早餐、当天肉菜。
透过汽车前窗玻璃镜,寒风细雨下的婆婆时不时回头看我们是否跟得上还不忘腾出一只手啦啦啦破旧的头盔,那下次我特别想把她的头盔丢掉,为她换一顶崭新的、密封性、保暖的头盔。
婆婆这个一分一毫都节俭的老人家操劳一辈子,舍不得吃穿倒不是家里的经济不好,而是这份积蓄确确实实是靠双手积累下来的刚加入这个江门市我买了一套珊瑚绒的衣服给她,好多年过去,他从来都不舍得穿,天气寒冷,我会叫他把新衣服穿上,他每次指着身上的衣服说最近十几块钱那件二十几块钱,穿了三年5年了,观念不同,本能的想反驳,但现在想来习惯不同而已,每个人的习惯基于生活的背景,成长的环境。
最近寒风凛冽1/B 7 0度只见婆婆终于把我新买的衣裳穿上了,我没有说话,看在眼里,开心在心里。
饿了的时候饭菜最好吃,婆婆的厨艺虽提不上好吃,但每次她过来帮忙带小孩做饭,下课回来踏进门,她就为我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肉羹汤。
其实年轻没过大脑几生几世修来的福气总被自己忽略。我经常责骂的语气说,“都是一家人三十好几的人了,不需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对我,我反而会不自在。”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从小独立,从小是我照顾家人,你这样做让我不自在,而且您作为老人,现在是要照顾好自己了,不要都为年轻人忙碌操心。
然而,这样的心意变成语言之后却都变了味。
每次听完我的话,婆婆只会说一句,“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孩子。”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有时真让我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我又想到以前听到婆婆称呼我的先生“阿狗”“阿仔”(这是闽南人老一辈对幼儿的昵称)。
一开始听到我特别反感,也曾对先生提过,都当爸当妈的人了,不要这样称呼,先生回道,“没什么影响,老人习惯了。”
看着发髻渐白,眼角褶皱的婆婆,我似乎对包容、理解、共情这几分心境多了些微触感。
尽管小区楼下的植被还在初秋的枯黄和墨绿之间徘徊,春天已经来临,天气骤寒打开新窗以一个温柔之心感悟身边的人事,温暖一直在。
生活,不仅是我们活过的日子,也是我们用心感受的日子,记录的日子,当我们寻找内心的幸福与温暖,会发现一切爱与美好,都值得被珍惜!
本周主题文【齐帆齐微课第350篇,字数1520,共累积563903字数】
本周主题作文【2022年齐帆齐写作营,第19篇,字数1520,共累计2345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