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作者: 仰望天空_f74b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09:13 被阅读0次

         

                                                富强作

    父亲

    今天是农历5月26日,父亲的二十周年忌日。

    一个女人从小到老的主要称谓,除了自己的名字,就是*的女儿、*的媳妇、*的妈妈。在我人到中年,父亲离开二十年后,见了村里年长一点的人,我仍然喜欢自称是父亲的二闺女。父亲,二十年了,你仍然让我自豪。

    父亲生于1936年,在一两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所以父亲在成人以前是一个孤儿寡母的生活经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53年17岁的父亲开始在村委会做事,村里的事多、杂、乱,也是这样的环境,使得父亲快速成长,24岁担任村长,主持修建了村里历史上的第一座戏台。不久,席卷全国的“四清”运动中,父亲回到小队,做了十个月的掏粪社员。

    父亲

    1966年,恢复清白的父亲,被任命为二小队队长,开始了那个年代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学大寨的激情岁月。因为忙,顾不上家里的活,所以母亲一生都在抱怨“当干部不好,劳心废身体”。1976年,父亲担任村支部书记,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里的吃水问题,利用当时在村里插队的太原西山矿务局的关系,修建水塔、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告别了祖祖辈辈挑水吃的历史,也使得我们村成了全公社第一个用上自来水的村。

    父亲

    八十年代初,父亲在公社的组织下,考察了南方的几个农村。回来后,决心改造村里的水利设施。修建水闸,拓宽、延长、加固村里的干渠、支渠,引汾河水灌溉全村4700亩土地,就连村里一块地势较高的叫“疙瘩儿”的几百亩地,也成了水浇地。如今村里的水利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完善了,一个邻居种了50亩玉米,每年的净利润是十几万元。

    父亲
    父亲
    父亲

    村子街道历来是东西走向、学校历来在村西边。这样的街道冬天积冰不容易化、学校按迷信说不容易出人才。八十年代末,父亲着手规划在村子东边修建新学校、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街道。如今的村学校不仅是孩子们上学的地方,操场也是乡亲们娱乐、健身的主要场所。那条南北走向的主街道如今是村里赶会、买卖交易、闹红活的主要聚集地。

    父亲
    父亲

    1998年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镇党委主持、镇政府、镇相关单位及村委会人员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乡亲们自发的送来了纸作、花圈,一个叫“套柱儿”的人代表乡亲们,送来一幅挽联“为村为民鞠躬尽猝; 劳心劳力死而后己“”“精神永存”为父亲做了定论。

    “思路决定出路”现在这句很流行的话,父亲当年肯定说不出来。他只知道,读书可以让他的孩子们离开农村吃上商品粮。八十年代,农村己经包产到户,很多人家的孩子不读书了,尤其是女孩子都在帮家里干活。父亲的要求是书要读活要干。读书考试90分以上奖励1毛钱;干活积分,积够分的奖励苹果。只记得那时候,一放学先到地里割菜喂猪,晚上回来,母亲做饭,我们写作业;暑假期间早早就被叫到地里干活,下午天气热的时候在家写作业。就这样,几个孩子通过上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父亲是独子,从小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感受过兄弟姊妹之间的手足情深。“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一块点心、一个苹果分着吃,是我们从小接受的身教;“一回见面一回老,能有几日为弟兄”是父亲言传给我们最简单的亲情教育。我们兄妹六个,一个家族三十几口人,从来没有脸红过、吵过、更没有不来往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是常态。这种浓浓的亲情更延续到后辈身上,他们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风最好的传承。这段时间,哥哥生了一场病,是很糟心的事。生病不由人,但通过这件事,能看到父亲留下的亲情教育不仅让我们这一辈受益,更在子侄们身上得到延续和传承,孩子们的担当和孝顺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想,如果父亲九泉有知,他也会欣慰的。

    每年七月十五,回村里祭拜。当我双膝跪地,双手抚坟,去思想血脉的融通,父亲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为人处事,历历在目。

    父亲,我的一生都以你自豪。

    父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cv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