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观蔡国强《天梯》纪录片有感

观蔡国强《天梯》纪录片有感

作者: 欧阳丁一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00:04 被阅读0次

    刚无意间点开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一部关于蔡国强《天梯》的纪录片,其实也简单讲述了他的作品历程。

    好久没静下心来看纪录片,十分钟左右又想切换到聊天模式,或者放下手机来看书或强制自己早休息,还好坚持到了最后。蔡国强这个名字在今年国庆时似乎又再次被提及,加之之前震惊于世的08年奥运大脚印,从来也没有特别的关注或了解这个艺术家。然而今晚的纪录片后,似乎让我理解了艺术家的一些创作理念,或者是更理解了之所以能称他为艺术家的原因。

    片中有位艺术家刘小东(希望没记错)说过,艺术家到了一定年纪尤其年纪大了的,会更在乎一个“为了什么”的问题,原本的创作是为了什么。不止是艺术家,对于大多数凡能在繁杂的工作、生活中能理智的抽离出来的人,大多都会偶有思考关于“初心”的问题。

    之所以艺术家为艺术家,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强烈的兴趣及创作冲动有关。人们太容易从自己喜欢的事物出发,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蔡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被团队及周围人的无数个“不可能”“愚蠢的”否定中产生的,不仅要有肾上腺素的冲动,更要有执行执念的毅力。我们的大多数只是把想法放在脑子里,冲动过后便烟消云散了。等想法在脑海彻底散去,便又是混沌的一天天。

    一个瘦削的、黝黑的、有点龅牙的男人,在整个观映后突然转变为崇拜了。所以也自证了我不是彻底的“外貌协会”,对于崇拜型的异性心理上也很容易接受。一个小时左右下来,从最初的不抱什么希望,只是随便点开看看,就马上想切换“场景”的浮躁的心态,到慢慢地融入其中,下意识地发现自己心态平和了,身体也没有工作时那种紧绷感了。除了工作,每天在各种手机APP里游走,已经基本将要抹掉自己可以沉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的心智了。而能让自己沉静下来的好办法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发自内心感兴趣且让人愉悦的事情。如画画、插花、手工、弹琴,状态好时的跑步,在林间散步……甚或于难得的户外晒一下灿烂的阳光,这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非常喜欢,看似简单又难以完成,从而非常珍惜的事情。

    得沉下心来,这样呼吸的吞纳及身体的缓释才是相得益彰的。太有目的性的去做一些事情,思忖、计较许多后,收获通常不如“无心插柳”。如我无意中看到的此纪录片,才悟出了这许多,才让自己又一次摆脱懒惰,及时记录心情、想法,不吐不快。

    《天梯》作品完成后,蔡与众人举杯庆祝,洒脱的将一杯香槟倒在自己头上,用手从脸上将滴撒的酒给抹开,拥抱团队里的工作人员,拥抱朋友,亲吻妻子。当大家散去,妻子靠着柱子无声的哽咽、流泪,蔡看在眼里,拍背以示安慰,个中辛酸,这夫妻俩会参透的更明白。艺术家不好做,艺术家的妻子更不好当,此所谓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这世上不可能有真正的soulmate,也不会有真正合适的两个人,能够互相理解,相扶相持已很是不易也难得了。蔡的妻子是懂他的。

    不能再自以为是的觉得“与众不同”,要真正成为一个成长型心智的人。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第一次成为父母、子女。即便与亲人的各种交集中,也很易生摩擦、嫌隙。蔡的父亲与其奶奶争吵一生,因为父亲年轻时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薪资拿回家用,基本全部用来买书。蔡在回忆这段讲述给自己大女儿听时,一度哽咽。因为父亲给他积聚了大量精神财富,由衷的羡慕……

    蔡的作品在国内接受度貌似并不够多,但从影片的艺术创作过程及作品来看,我还蛮欣赏的。

    影片中采访蔡的一段影像背后是一幅画或者宣传照,硕大的几个字“农民达芬奇”印象颇深。其妻子也提到,曾有人说到蔡不能超过毕加索云云。为什么要是他们,他不能只是蔡国强吗?他当然可以只是蔡国强啊!而且蔡也不是什么“农民”,他早期曾在上海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加之从小就受父亲熏陶,后同妻子一起长期居住、创作于日本。那是他纯粹的创作的开始。不喜欢“哗众取宠”的宣传,希望不是。

    这世界诱惑太多,周遭太喧哗,只有沉静下来想想自己真的需要什么,才会得到真正的宁静。

    只要你懂得我的沉静如海便好。生活不易,但即使在荒原上也会有最绚丽的花朵。要相信能在废墟上找到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蔡国强《天梯》纪录片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fp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