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铨斋笔记(四)

铨斋笔记(四)

作者: 铨斋 | 来源:发表于2024-07-31 07:28 被阅读0次

铨斋笔记(四)

文/铨斋

1.识规则,学规则,用规则,会规则,熟规则,守规则,破规则,立规则,守规则。不能上来就破规则,或者学刚破的规则。

2.多写终归没错,可如果南辕北辙却怎么能对。

3.诗词和自然关系很大,多了解和认识大自然很重要。

4.读诗词经常是不求甚解,能明白个大概就行,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不一定非得全部明白作者的用意。读诗也是再创作的过程,读者想什么,作者无权干涉。作者写什么,读者也没办法左右。

5.五古之风,七古之气,绝之怀,律之义,词之情。

6.科技在发展,生产力突飞猛进。但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解放,自由的边界,道德与法的底线。只是用词变化了,思考的意义仍然重要,我们绞尽脑汁也不一定达到古人的思想高度,出新只是个伪命题。深浅对错与新旧无关,你的高度深度就是你文章的水平,与别人认识的新意或陈旧无关。

7.诗之理,词之情,读之足矣。

8.和绘画什么的一样,写出感情写出哲理,写出立场,不用写给别人,就是要写给别人,也是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说别人多么多么好,或多么多么不好。

9.写诗功夫在诗外,人的思想深度,人品,境界眼界,审美,立场,这些决定了诗词的水平,如果思想有问题,句子写得再美也不是好作品。

10.逆境求道,顺境求德。

11.诗词在精不在多。我理解这话应该是让人多思考领悟,多修改完善,并不是写的少或者不怎么写就能出精品,也不是用过多精力放在一个作品上就一定出精品。有时候,不多并不一定精,多也不一定不精。即使横向纵向比较都是如此。孤篇可能只是流传下来的少,平时保不齐也经过了大量的练习,或者是写了几万首习作只是没传下来吧。在少量作品上推敲,或者在大量作品上探索,就看作者的习惯和偏爱,适合自己的就好。

12.多读诗,再加上观点思想情感深刻。

13.诗信唐的好,词信宋的好,就读唐宋。

14.群鸟中的孤独客,繁华中的寂寞人,通过对比和落差感来描画形象,可以给人印象深刻。

15.有作者下场参与就会比较生动。最好是与别人或者与环境有互动的。诗词一定要写有我之境的,尽量不写无我之境,除非水平很高了。

16.降低欲望和期待,提高幸福感。

17.感觉、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动。感性中藏着理性和知性。诗感、语感、情感。一个感字可生发无限。用心感受外界,感受内心,感受文字,感受情理。

18.诗词结尾尽量用景结。想法和理思最好出在过片、颈联、倒数第二句(拍)。抒发胸怀或情感的放在首句,效果会很好。

19.东坡豪迈的洒脱。稼轩豪迈的沉郁。美成婉约的雅致。少游、小山婉约的妩媚。耆卿婉约的香艳。元献婉约的闲适。

20.理论与创作不一定正比。创作为主。

相关文章

  • 铨斋对句‖楹联小辑(四)

    楹联小辑(四) 春到庭前先醒柳,(盈盈) 夜沉窗外未眠松。(铨斋主人) —— 行藏在野疏名久,(盈盈) 言论朝堂污...

  • 【短篇故事集】 铨斋志怪(五)常半仙

    目录 铨斋志怪(四)方修 常半仙者,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却扬名于五村四店,左右远近无不叹服之。传名皆呼“半仙”,当面...

  • 【短篇故事集】铨斋志怪(四)方修

    目录 铨斋志怪(三)义犬 宁远,铨斋主人同乡。初中毕,孤身至津地务工。娶同工女,初甚欢爱。自去春渐嫌隙,至夏离。远...

  • 铨斋诗词‖乌夜啼

    乌夜啼 文/铨斋主人 恻恻轻寒夜,隔窗问远何如。空阶犹伴残灰下,往事与人疏。 些许幽光照影,相思遥寄冰壶。浮云过尽...

  • 铨斋诗词‖朝中措·槐花

    朝中措·槐花 文/铨斋主人 悠游原上遣浮光,素雪串成双。欲把春风醉倒,玉人漫送清香。 薄纱媚眼,多情笑我,几个癫狂...

  • 铨斋诗词‖忆江南·初春

    忆江南·初春 文/铨斋主人 春未许,桃李两迷离。 露湿紫荆尝料峭,林回新翼诉幽凄。 衰客起相思。 按《钦定词谱》忆...

  • 铨斋诗词‖古风·海滨行

    古风·海滨行 文/铨斋主人 日薄意不适,独自向海滨。 海滨风有意,奈何梦游人。 犹寒栏杆铁,欲渡涛浪新。 冷暖逐行...

  • 铨斋诗词‖古风·柏中行

    古风·柏中行 文/铨斋主人 森森松柏风华茂,抑抑清明旧石道。 舟车千里寄伤情,逝者百年可依靠。 依靠从来难长久,几...

  • 铨斋新诗‖你走近我

    你走近我 风尘变得婆娑 春风想说的话 融进了无尽的寂寞 想对你笑 却化作 倾诉更加晦涩 你走近我 眉头变得紧缩 不...

  • 古绝·随园墨友圈

    高虹恋曲猫晒食, 犬遛铨斋薇赞痴。 语不惊人雷不绽, 圣僧候考妻何时? 注:高虹,禅猫,铨斋主人,小薇,子雷及霙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铨斋笔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h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