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对心理焦虑了解的小说,如果是专业的咨询师和心理爱好者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和阅读,但是专业的知识很少,只是通过故事让人更了解焦虑
书的前些半部分可能会让你觉得 “More like annoying people” (让你抓狂,都什么人啊,有病吧。)人物傻得几乎没有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差点就放弃。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角色的丰满和行为背后动机的呈现,一切又会慢慢的变得有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make sense)。 “原来如此”
不得不提,小说的叙事手法。作者 Fredrik Backman 在这本书里用的是叠序。首先时间锚点是”案发当天“,接着跳回到更早的时间,然后又回到锚点,与此同时,剧情又从锚点展开,时不时又回到锚点。来来回回不断的穿插重叠。有悬念,有转折,也有豁然开朗的”啊哈“。一方面,要写好这种叙事方式是很有技术难度的,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不容易读,又要对他的读者有信心。
Fredrik 很喜欢用隐喻,同时在人物和情节上又特别精雕细琢。比如,每一个看似都是互相独立的角色,最后却又非常巧妙的互相连接互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同角色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婚姻。有失去老公的,有失去老婆的,有离婚后的母亲,有离婚后的父亲,也有小孩。有中年危机,有寡妇,当然也有单身狗,等等等。说实在,他的书都不是那么好读。
They say that a person’s personality is the sum of their experiences. But that isn’t true, at least not entirely, because if our past was all that defined us, we’d never be able to put up with ourselves. We need to be allowed to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we’re more than the mistakes we made yesterday. That we are all of our next choices, too, all of our tomorrow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