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的是我太苛刻了,为什么亲戚孩子相处了几天,我就发现自己心中存在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在我看来,十几岁的孩子,真的是很难伺候,完全有种捧着怕碎了的感觉,心是奇等累。
一是等不了,没有等待别人或者等待的概念,当他想到一个主意,或者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几乎不看家人是在做什么,要做就马上去,结果经常是他一放下饭碗,就要下楼或者去哪里,家人不得不匆匆结束吃饭,和他一块出去。
二是忍不了,如果一渴或者累了,就完全没办法去要求他的坚持,或者忍耐。必须,马上要去满足他的需要,否则就会不断的重复请求,表达需求。
三是静不了,从一吃完饭开始,就会不停的提出玩这个那个,不是去这儿,就是去那儿,玩一会儿又要回去,回去一会儿,休息下又要出去。总之是不停地在转移阵地,转移事项,不会在一个项目上超过很久,也很难安静下来,不是身体在动,就是嘴巴在动,或者,就需要眼睛在动。唯一能让他停下静下的,只有电视、手机。我也终于弄懂了为什么,为什么他父母会有时让他在家里,留手机给他的原因了。只要有手机,电视,他就不会有那么多折腾。
四,坚持不了。如上,不管哪一件事,别人才刚刚进入状态的时候,他就已经进入了结束阶段,开始的热情无比,但是速度与激情来的很快,也很短暂。做事情是开始那么一刻的新鲜、好奇、激动,没过一会儿,能量就不足,行动与动机力就消耗没有了。
五,苦不了。天气炎热,出门晒不了,一晒就满头大汗,头晕,也走了不一会儿路,走多一会儿就腿脚酸软。
这几个“不了”真的有点可大可小。其实回想,我的成长过程似乎和他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年少时,几乎和他应该是有着80%一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怎么养成的呢?
都是父母宠溺造成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干涉过多造成的。难以静下来,是一个人的专注力被完全破坏掉了。这其中少不了父母从小干涉控制带来的后果。
在另外一面,在人际关系上,不表达真实的想法,不敢表达内心,总是“随便”,也形成了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采用的一种防御机制。只能说明父母平时对他强权惯了,不会尊重他内心的想法,以致于不敢表达自我。
在他人面前,爱表现,要面子,爱充大好为人师,是孩子呈现出来的一种虚荣心理。
然后,所有人都不得不围着他转,做事只考虑到自我,不听他人劝告,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也许只有他他妈妈能管住他。但这种管也不过是以权威恐惧为基础。
其中有一句对话让我很惊讶,他对弟弟说的:“你那么会玩,怎么转不好这XX啊?”弟弟知道辩解,我却听出了在家庭中,父母平时对他言语上的讥讽、苛责。
去他家的时候,果然一回到他妈妈那儿,在我眼中的他就突然变成了宝贝,因为我无形中代入他妈妈的视角。
只是,那一刻我突然共情起孩子妈妈来,一个孩子被保护照顾得太好,完全不让他经受磨炼,最后呈现的一种脆弱和折腾状态,需要自身作父母的买单。当这样孩子的父母,实在太累了。
但根本原因在哪儿呢?还不是父母本身。
想想突然有些悲哀,这个孩子的成长和我的成长何其相像,都是母亲给予充分的生活生理上的照顾,保护,然而却在精神上完全忽视控制。
观察到孩子除了本能被充分的发展,爱玩,爱冒险胆子大,其它觉察不到什么特点。
也许是我自己自以为是,也希望真是自己自以为是。
不管怎样,祝愿孩子以后能成长一些,历练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