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不被套路,带你看看行为经济学的讲解

如何不被套路,带你看看行为经济学的讲解

作者: 莜麦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9:54 被阅读96次
    如何不被套路,带你看看行为经济学的讲解

    商家怎样操纵我们的购买决定的呢?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来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

    事实上,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例如,我们不知道六缸汽车的价钱,但我们可以推断出它比四缸车要贵。

    菜单现象

    我们进入餐馆点餐菜单上主菜的高标价能给餐馆增加盈利——即使没有人来点。为什么?因为尽管人们一般不会点菜单上标价最贵的菜,但他们很可能点排第二位的。出于这个目的,餐馆推出一道高价菜,这样可以引诱顾客点次贵的菜(于是很聪明地加大了这道菜的利润率)。

    订购杂志

    当我们订购一种杂志的时候,我们有如下几种选择: 单订电子版:59美元 单订印刷版:125美元 合订印刷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我让100个学生做选择,结果是: 单订电子版 59美元:16人 单订印刷版 125美元:0人 合订印刷加电子版套餐 125美元:84人

    买房子

    假如你要到一座新城市买房子,你的房地产代理人带你看了三处房子,你都感兴趣。其中一幢是现代风格的,另两幢是殖民地风格的老式房子。三幢房子的价格差不多,都很合意;唯一的差别是老式房子中的一幢(“诱饵”)屋顶需要换,房主已经为此折价了几千美元作为补偿。你会选择哪一幢呢? 你很可能既不选那幢现代风格的,也不选择那幢需要换屋顶的,而是选择另一幢老式房子。

    行为解释

    说到底,把–A(诱饵)放进来,建构出与A的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关系,由此使A看起来较优,不仅相对于–A,相对于B也是如此。结果是,在把–A加到场景之中后,虽然根本没有人选择它,但它会使人们更可能最终选择A。 这种选择过程有点儿似曾相识吧?还记得杂志的那些推销员吗?他们知道我们自己并不清楚到底要订电子版还是印刷版。不过,他们料定在三个报价中,我们会选择印刷加电子版套餐。 这里还有个诱饵效应的例子。

    为什么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要选择购买老房子?我来说一下理由(实际上也相当理性)。我们都愿意在比较的基础上做决定。在这三幢房子中,我们对现代风格的房子一无所知(甚至没有另一幢和它做比较),于是它就被放到一边了。不过,我们确切地知道老式房子中的一幢要比另一幢好——屋顶完好的那一幢要比需要换屋顶的那一幢好。于是,我们就会去买屋顶完好的那一幢老式房子,对那幢现代风格的房子和需要换屋顶的老式房子就不屑一顾了。

    假设你正计划去欧洲度蜜月,你已经决定在那些风情浪漫的古典城市中选一个,并且把目标进一步限定在罗马和巴黎之间,这两处都是你的最爱。旅行社为两个城市分别安排了旅行计划,包括机票、旅馆、观光,外加每天免费的精美早餐。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对多数人来说,在罗马和巴黎之间做出选择不太容易。罗马有古竞技场,巴黎有卢浮宫。两地都充满浪漫风情,都有诱人的美食、时尚的商店。难以选择。

    那么,再给你第三种选择:罗马,不含早餐(即–罗马,或诱饵)。 如果让你考虑这三种选择(巴黎、罗马、–罗马),你会立即认识到,带免费早餐的罗马与带免费早餐的巴黎具有大致相同的吸引力,而不含早餐的罗马就等而下之了。与明显处于劣势的选择(–罗马)相比,罗马则更具优势。事实上,–罗马使带免费早餐的罗马显得如此之好,以至让你觉得它甚至胜过原先难以取舍的带免费早餐的巴黎。

    按照以上分析,可以明白是什么左右我们购买的决定了吧?其实人是不理性的,经常会按照眼前相同的东西来做出比较,然后做出购买的决定。
    想来也蛮有意思,但是你能克制自己的比较欲望吗?我看比较难,首先我有点难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不被套路,带你看看行为经济学的讲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ku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