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说话的目的
工作中时常接到一个渠道经理的电话。她讲起话来,往往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听了半天之后,你也听不明白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尝试了几次之后,发现她无非是业务不熟练,需要我的支撑,又不想被我念叨她业务不精。
而我的工作繁杂,时间紧,知道了她的想法之后,我只能直接地打断她:“有什么事情,直接说,需要我怎么支撑?”这个时候,她才能切中她的目的上来,需要了解下政策应该如何执行,稽核的标准如何……
对话也要讲求效率。明白自己对话的目的,然后围绕目的去展开对话,才能够达成有效的交流。
② 别被情绪带偏
有时候我们难免也会情绪化。可是带着情绪去沟通,结果往往就是被自己的情绪带偏,而忘记了主题。
记得有次和区域的负责人在一间事情的意见上略有不和。对方的声音越来越大,将我的情绪点燃了,于是乎,本来还心情气和理论事情的我,莫名其妙就带上了个人情绪开始大段的回击……用同事的话来说,“你每次情绪上来就让人看不下去。你有没有发现别人在带你的情绪呀?带着带着你都不知道你本来要谈的事情了”。
这种时候,发现自己又生了气,又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实在有种跌到坑里的感慨。
对话需要讲求理性,情绪化的对话注定两败俱伤。
③ 用FFC法则来交流
FFC法则是曾经在网上学习到的夸人的小技巧。说来也简单,F=Feeling(感觉),F=Fact(事实),C=Compare(对比)
随后我发现,这个法则在对话沟通中完全可以推而广之。
比如,我在和前任经理对话中的一次运用。
经理说:“想要为代理商多申请几个工号”。
我思考了一下,这个工号已经是有的,也完全足够处理业务,并且前期没有这种先例。
我说:“这个需求我恐怕不能批准。”
“如果对方非常需要,我想他总有他的理由。如果理由足够合适,我可以向市公司请示是否可以;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那么抱歉,我不能为他破例。”
“他需要这么多工号,无非是为了自己方便。但是作为代理商,这样的权限应该是有统一公用的、统一管理、换班交接才对,申请过多不便于管理啊。”
“华姐,你可以先和他沟通一下。如果你们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是否就合理使用自己的工号就够了呢?”
我这个强势的领导,在听到我的三句话后,终于收起最初的强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