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蝉

作者: 王瑞1316 | 来源:发表于2018-02-25 20:02 被阅读0次

          春节期间也看到一个视频,支教老师梁俊教留守儿童识字唱歌,一首《苔》被梁老师改成了歌词,教孩子们唱,当视频传到网上,很多人感动叫好。这首诗是这样的: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它的作者是清朝的大诗人袁枚,有人说,这首小诗孤独了300年,现在一出现便火了起来。上次看纳兰词,也有人说他是300年来最深情的男人,也不知道这300年中国男人都干嘛去了,莫名其妙就被剥夺了深情的权利,这个话题暂撇开不谈。单看这首绝句,确是一极好的咏物诗,描述了屌丝变高富帅的励志故事,寥寥数语,读起来非常舒适、积极向上,完全符合中国读书人式的价值观。其实翻开中国诗词,类似的咏物诗数量庞大,比如我最喜欢的一首,也是教给小孩朗读的一首: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很多人以为这类借物咏志的人,大多是卢瑟们的自怨自艾,格局不高的冷门产品,其实不准确,比如虞世南先生,便是唐太宗年间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最后陪葬昭陵的人物,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失意者。又比如孟浩然先生,虽然科举仕途不利,但在当初,也是名满天下,身边好友随随便便都是饱学之士、公众大V、朝廷要员等等,绝不是现在要一个十八线模特签名还要排队的路人甲。

          这类诗歌绝不是偶然,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书中曾将诗歌比喻成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和传统儒学价值、为人处世一脉相承的。价值观方面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讲究的就是个家国情怀,修身养性方面庄子有一句话很形象,“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黄老学派和儒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的就是个淡定,非鸡汤式精致,也不是土鳖式吹牛逼,妙!实在是妙!不是酒桌上秀人脉、秀存款的土鳖行为,也不是嚼大蒜头畅谈成功学般倒胃口,咱们以为生活中新鲜的种种,也不过是曾经种种的重复,敢情人家早都经历过,并且做出了格调甚高的总结。

          现阶段,每个人对自我的总结,大体上都脱离了农业社会式的熟人世界,不必再去面对相对狭小的社会范围,需要面对强大的舆论,不必害怕唾沫星子淹死人,归根结底,是因为相对狭小的社会空间里,相应的社会资源是有限且分配无法相对公平的。所以这类熟人社会中的人,大多数是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个人的面子等等,甚至于很多时候需要隐藏。这类现象在人员结构稳定的基层公务员队伍或者国企中相对特征明显,因为组织结构更像一个封闭的村庄部落。在流动性越强的地方则相对淡化,比如搬砖工地,大不了换一个工地继续。当然在更高的五百强企业金融等等高薪领域更淡化,人物也更优雅。这种差异化,是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而是一种调整。

          在中国人的视界里,达则需兼济天下,你的忠诚、刷存在感(也可以说是表现欲、心眼)等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而不是为了得到物质地位的实现方式,有的人喜欢花样表忠心到近伪,心眼多似妖,都是无法到更大一级圈子里施展自己的。对本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保持相对的距离感、疏远感,才是传统美德,并不是不求上进的消极态度。就好像鄙人从广袤苍凉的萧关大地到不夜城的距离,只需要一个晚上,即是窥谷忘返到经纶世务的落差!所以才会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会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甚妙!

    最后来张北方苍茫照片暴露下:

    苔·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苔·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lx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