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人生只有一件事》作者光临”节目。是樊登老师和该书的作者—金维纯先生关于这本书的对谈。
看完这个节目后,我内心非常的震撼,让我对“修行”这一禅意词有了新的认知和新的理解,听完两位老师的对话,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对家庭、教育、工作都非常受益的书”。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对这本书的认知过程:
《人生只有一件事》,这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把自己活好。那怎样才能把自己活好呢?那就是修行,又该怎样修行呢?我一共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点:认错
我们在很多书中或者文章里都会说“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而金维纯先生却说“人生可走的捷径就是认错”。
为什么要认错?
在工作中有的人会戴一个面具,而在生活里又戴着另外一种面具,假装很努力、假装很幸福,但结果不会陪我们演戏,最后欺骗的还是自己。就会出现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顺心。
为什么要戴这样的面具?
不是工作所需,也不是生活必须,而是内心的障碍太多,虚荣心、贪心让身体变得更笨重,很执着、以及还产生很多的妄想,逐渐偏离了那颗纯粹的初心。
就像金维纯先生讲述自己“商业周刊”创办五周年时出现的危机一样,他假装没事,假装公司会维持下去、会有办法。因为他还没放下那个“台湾第一才子”的光环,他觉得自己是业界的知名人士,很有威望的,不会发生“公司不行的这种情况”。
但事实是,公司出版的周刊杂志真的没人看了。甚至是编辑、总编辑写出来的内容,自己都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还依然假装自己是很高深的记者,假装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编辑,还在端着一幅很高大的架子。
这时候的金维纯先生开始深刻的反思自己,并向所有的员工认错:承认自己假装的一个状态,并告诉员工:如果我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就不要耽误大家的青春,善后的事情自己来承担,请大家另谋高就。
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真诚忏悔认错的真心,反而和大家产生了一种“心”的频率共振,再次用真心和大家产生了新的共识,新的连接,最后转亏为盈。
学会认错就是生惭愧心,过程是欢喜的、兴奋的,是迫不及待想要改变的认错,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降低自己价值感的认错。
接受自己,真正的修炼就是做到我心光明。当你完全接受自己时,你就会认错,当你越认错就会越有自身的魅力,会很真实。这样,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都会跟着一起改变。因此,认错是对内的一个修炼。
第二:人生的苦乐成败,其实最重要关键就是人和人的关系
这一点其实也是我对亲子教育的一个新的认知点。
金维纯先生说“我们撇开所有的扮演的各种角色不谈,他内心深处只有两件事,只有两个念头。第一个念头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这是真实的念头,其他的念头不一定是真的,也许是学习来的,社会化的结果。真实的念头就是碰到一个人,你会马上觉得我想不想跟他在一起。那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有第二个念头,就是我想不想跟你一样。我觉得这两个念头大概决定了我们所有的事情。”
这个观点如果运用在亲子教育上,就是让孩子想和你在一起。那么怎么才能让他愿意和你在一起呢,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像磁铁一样非常有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就需要我们好好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跟着你走,也愿意变成你的样子,这样一来,基本上就不用我们非常费力的去教了。不仅如此,就连身边的人也会愿意靠近你。
第三:修愿意、修谦卑
愿力是修出来的,愿力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个不愿意转成愿意。修愿意,从小事入修。因为每一个不愿意做的小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大的念头。
就比如上个月墙上的冰箱插线坏了,母亲让我找两个长一些的插线板连接在一起再放在冰箱边上,这样就不用挪动冰箱了,但我不愿意,偏要把冰箱挪在书房的墙边去插电。惹的母亲一脸不高兴。
其实内心是想顺从母亲的,但那个当下为什么偏偏反着来。这个背后的念头是什么?现在细细反思起来,这个念头就是叛逆,因为从小到大,什么都是顺着母亲的想法来做,姐姐先穿新衣服、报考学校、退学等等。在母亲身边的日子,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过什么。
因此一心想着要叛逆一回。凭什么都要“我愿意”呢?
但金维纯先生的一番话,让我彻底醒悟了。
“你什么都愿意、你愿意受、愿意让、愿意干,你愿意的事最多,你干的最多,所以最后你是最能干的,你的人生也一定最顺遂,这都是练出来的。人生空空地来,空空的走,我们有机会做、有机会受、在做跟受之间就有机会修,最后你能带走的就是一个更好的自己。要感谢你所有的受,受得比别人多,就赚得比别人多,哪有吃亏呢?”
修不要给自己太难的功课,要让自己可以长久地一直做下去。
如果把这个“修愿意”放在写作上,我想,“愿意学、愿意练、愿意读、愿意听”并每天都用它来反观自己的写作状态,也一定会别有一番惊喜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