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丰收起决定作用。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元朝时还将这一天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初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