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张百度指数对“找工作”一词在2011-2019年的指数图

可以看到从2011-2018年这8年对“找工作”搜索的指数峰值最高在5万左右,但是2019年春节刚过指数高达近30万,检索量是前8年的6倍。
为什么2019年年初会出现如此高的指数?分析认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企业收益持续下滑,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资本市场均受到了重创。据统计,2018年预计亏损5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就超过了60家。企业没业绩,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人,随着上年度不堪入目的业绩报告纷纷出炉,各企业的裁员政策也随即马不停蹄的公布。
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大规模经济裁员的时候,企业往往碍于形象怕市场舆论唱低企业价值,通常把裁员解释为“组织架构调整”、“人员优化”、“商业模式升级”等,这次裁员公司不再考虑面子问题,不在只是对内公示,而是采取对公众高调宣布的方式以表决心。
滴滴裁员2000人

任正非裁员警告

京东末位淘汰10%以上高管

虽然已开春,但寒冬还未结束,如果你不幸被列入了“名单”,作为一名弱势的劳动者,这些法律法规可以作为你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经济性裁员,指企业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经营状况严重困难,为改善经营状况而辞退成批员工。经济性裁员是克服经营困难的通常作法,法律予以允许。但是,裁员同时也涉及被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保证双方的利益,法律对企业经济性裁员作了一些限制,我们来看看劳动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裁员方案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才能裁减人员,并且要符合以下几种情形:
1.依破产法重整的
2.经营严重困难的;
3.转产、革新或经营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二、公司应提前30日通知被裁员工,如果不提前通知,就要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以替代提前通知期。
第三、劳动者可以看下自己是否符合以下情形,这些情形是不得裁员的
1.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观察期间的;
2.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第四、劳动者比对下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与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 与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第五、企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被裁员工可以继续应聘,公司有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的义务,劳动合同应当重新签订。

如果上面这些规定还是未能帮你留在公司,不如还是看看如果被裁了能拿到多少补偿金吧。
补偿金的多少主要看在企业的工作年限的长短
1.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资”指的是劳动合同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工资应当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有些用人单位仅以基本工资或最低标准工资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不合法的
用公式表达就是:经济补偿=在职年限×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
然而,企业裁员通常都是迫不及待且不差钱,宁愿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也不会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裁员的经典做法是按照“n+1”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
虽然这些救济性的规定能够让劳动者拿到一点补偿以表安慰,但是除了法律,我还是想再说点我认为更重要的。

老一辈人讲的最多的就是找个稳定的工作。确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事业有成,有个稳定的工作,活的舒服一点也挺好,没必要搞得那么累。老话是没错,但时代变了。这里面的逻辑父母那一辈,时代进程没那么快,导致一家企业经营大半辈子是没问题的,那员工自然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工作到退休。
如今哪里有什么安稳的工作,就是想安稳的工作,公司也不同意,就算公司同意,竞争对手也不同意,最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慢节奏的时代了,一个行业都可能随时消失,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取代了太多曾经稳定的工作。即便它是行业前几,即便它百亿规模。
公司面临危机的时候,老板和员工就不再是齐心协力的关系了,双方之间有了明显的利益冲突,不赚钱的业务和不赚钱的员工就成了企业的负担,双方都想活下去,这个时候就看谁能说了算了。

但有一类人,裁员永远不会轮到他,那就是无论市场多差,行情多差,行业变化有多快,他的能力摆在那里,能力并不随着行业、职位、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你有写作能力,即使报纸不行了,你还能做新媒体;如果你有销售能力,即使诺基亚倒闭了,那你还能去小米公司;如果你有管理能力,即使公司倒闭了,你还能去创业。
牛逼的人,都有自己的铁饭碗,这样的人会换公司,换平台,但他们绝不可能失业。因为他们占据的不是一项能力外化的title,而是掌握的一项能力的最内核,于是这项能力外化出来的岗位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在改变和创新,他都能随机应变,让自己依靠土壤再长出来。
在裁员面前,法律仅仅只是一个临时的救命稻草,帮你渡过难关,最关键的还是锻造一块属于自己的铁饭碗。
作者:平晓创律师(ID:pxc0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