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终于睡个踏实觉了。一个月的攻坚战,31篇评论文章终于落地,晚9点发走了排版稿。大家都很兴奋,在群里聊了一会。洗完澡想睡觉,可是小宝们又来闹了一会,睡意全无。这习惯几天改不了,慢慢恢复生活常态。
青年作家王万胜和梁振义感言很给力,贴在这里存档.。
王万胜:关于出书一事,我感慨很多。现在公费出书基本被各大文联、作协的扶植项目给承包了,偶尔有剩余的名额也让一些喜欢附庸风雅的领导给拿走了,普通作者想公费出书全靠运气。对于大多数普通作者而言,出书只能自掏腰包。而通过正规出版社单书号出版一本书,至少需要几万元。
我在山西的时候,有出版社联系我和十几位朋友,商量出书事宜,需要我们十几个人平摊出版费用,平均也是每人一千。我其实能支付得起,但还是谢绝了。为什么呢?因为自认清高,不想浪费钱去出版书籍自娱自乐,在我眼里那无异于用金钱去玷污文学。
可是这次刘老师编这本文集,我很支持,因为这次出书意义不同。诚实地讲,咱们汶阳一带经济并不是很发达,想出版一本正规书籍比城市里难得多。我们合作出版这一本书籍,每个人付出的并不多,但对于家乡文学事业而言,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进步。我刚刚甚至有些自豪地想,如果将来昌乐编写了一本《昌乐文学史》,其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文字记录:“2020年,在汶阳一带,三十余位写作者凭着一份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将家乡的人物故事汇集成册。从此,这些被汶河孕育的文字终于不用在外流浪,有了自己温暖的小窝……”
最后,谢谢刘老师的热情组稿与悉心服务,谢谢大家对文学的这份热爱。我们一直在一起。
梁振义:万胜老师思考问题确实与众不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留给特殊的2020年的一份纪念,留给汶阳大地的一份厚礼。将来如果有可能,这30多名文学爱好者有机会自己结集出书的话,那么相信此次收录的刘老师评论及作品一定会放在显眼位置。而且更重要的是,刘老师用真心诚意为家乡文友鼓劲,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大家不断走远。成书期间刘老师殚精竭虑,带领大家一起不辞辛劳,齐心协力,不厌其烦地修改校对,通过愉快合作也架构起文友之间深厚的情谊。预祝并期待作品顺利付梓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