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西面山里有个青云寺。古时候很多读书人为了讨个“平步青云”的好彩头,经常到青云寺借宿读书。
蒲松龄也不能免俗。
今天茶叔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小故事,就是蒲松龄在青云寺读书时发生的。
那年夏天,年青的蒲松龄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文友一起去青云寺读书。为了早日考取功名,大家都卯足了劲儿的日夜苦读。
一天中午,在后山散心的蒲松龄遇到了姑家表哥。原来,平日里喜爱弓马刀枪的表哥今天出来打猎,收获还不小。
在众多猎物当中,蒲松龄发现了一只后腿受伤的青狐。毛皮光滑锃亮,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顿生怜悯之心。
他对表哥说:“这狐狸皮色真好!我正好缺个皮帽子,你把它送给我吧!”
“嗐!回去我就让下人们收拾干净做出来,改天去蒲家庄看俺舅的时候给你捎过去。”表哥倒是爽快。
蒲松龄忙说:“不用了,这三两天我正准备回家一趟,你直接把它给我,我自己带回去就行。”
回到寺里,蒲松龄找和尚讨了金疮药给狐狸敷上,又用布条帮它包裹好。到了晚上,悄悄把它给放了。
约么过了个把月光景,正在窗前读书的蒲松龄忽然接到了一张请柬。听和尚说,送请柬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书童。
傍晚时分,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了青云寺门前,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请蒲松龄上车赴宴。
不大会儿功夫,马车开进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宅第,一个身材修长、剑眉星目的年青人在台阶前迎接他。
进屋一看,一排排高大的蜡烛把房间照得亮如白昼,金丝楠木的桌子上摆满了美味珍馐,酒杯酒壶嵌金包银俱是异域之物。
正纳闷呢,年青人向蒲松龄自我介绍说他叫胡生,听说蒲松龄的学问大、人品好,特地请来一聚。
年轻人都喜欢交朋友,蒲松龄也不例外。一壶葡萄美酒下肚,两人俨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说话间,壶中美酒又见了底。
胡生喊道:“小妹,哥哥的贵客到访,怎能不来见上一面?还不快来给贵客斟酒!”
门帘轻挑,从门外进来一个妙龄少女。说不尽的唇红齿白、眉目如画,道不完的身材窈窕、步步生莲。端的是此人只应天上有,人世哪得几回见!
平日里只和几个书呆子、铁哥们儿厮混的钢铁直男蒲松龄哪见过这阵势?当时就惊呆了。
换成谁也扛不住啊,就差没流鼻血。
等人家姑娘把酒杯都倒满了,他还没回过神来。
胡生见状哈哈大笑。蒲松龄满脸通红,羞的恨不能钻到墙缝里去。
可人家姑娘酒杯都端起来了,自己总不能不喝吧?结果几杯之后就醉倒了。
第二天蒲松龄醒来一看,是在一间宽大的书斋,身边睡着昨晚敬酒的胡小妹。
他一骨碌爬起来,想努力记起昨晚发生了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胡小妹说昨天夜里胡生有急事出门了,托她千万千万照顾好自己的贵客。而蒲松龄喝的太多,安全起见,她在书斋陪了一夜。
蒲松龄心想:“这下可坏了!人家胡生请自己来家里做客,好酒好菜招待不说,自己却喝得酩酊大醉,还让人家妹妹照顾了一夜,这以后可怎么跟人家胡生见面啊?!”
正在羞愧难当的时候,胡小妹说:“蒲公子,您不要惊慌,听我给您说个事儿。一个多月以前,您是不是救过一只青狐?
实不相瞒,那就是我哥哥。本来他很早就想报答于您,可身体还没养好。现在腿伤好的差不多了,所以冒昧的请您大驾光临。
您对我哥哥有救命之恩,我们家怎么报答您也不过分。”
蒲松龄这才明白过来,胡生就是自己救治放生的那只青狐。人家这是报恩来了。
他对胡小妹说:“我蒲松龄一介书生,那天看到令兄有难,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举手之劳,不该得到这么厚重的礼遇。我想我该告辞了。”
胡小妹道:“您是个好人。您的恻隐之心救了我哥哥的命。不过他现在有事出去了,您再多留几天,等他回来之后再走也不迟。”
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蒲松龄发现胡小妹不仅漂亮,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帮他解决了很多困扰已久的文学难题。
胡生回来后,又摆了一桌极为丰盛的宴席。他告诉蒲松龄:“恩人与我有救命之恩。临别有一言相赠:
您虽然向往仕途,但却不是做官的料。
封建社会、皇家天下,必须要脸厚心黑、铁石心肠,冷血无情、溜须拍马,会捞会贪、同流合污才能站得住脚。
而您宅心仁厚、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孤傲峭直,正好与之相反。有道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您将来在文学方面可能会有极高造诣,却可能注定与官场无缘。”
蒲松龄说:“微末功劳,不足挂齿。蒙您如此厚待,愧不敢当。胡兄之言,蒲某谨遵教诲。”
二人分别后,蒲松龄在青云寺门前下车一瞧,满山的树叶都黄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后来的事情也恰如胡生所言,蒲松龄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个一官半职。倒是因为与狐仙的各种际遇,促使他写成了一部煌煌巨著《聊斋志异》。
(茶叔原创作品,《蒲松龄的传说》(三),2020年3月30日07:25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