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小伙伴,新年在即,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2019年2月2号晚上21:30我们将会迎来姚导第二次线上答疑,收集问题如下:
1. 正面管教家长课程特色在于体验式教学,那么线上语音课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作为吸引家长,让从来没接触过PD的人群进行启蒙,也是非常好的。但是线上课程怎样能做到也有体验感呢?因为没有体验感的课程也比较难深入人心。
答:我会建议你呢,把期待要降低。因为体验式课堂本来就是着重于人跟人之间情感细腻互动,相互支持,透过人跟人之间真实情感的流动,才有办法转变脑袋和心中的信念,所以在线上的课程互动。你可以挑选几个地方念念字条啦,角色扮演是比较困难的,念念字条可以带出一些感觉哈,那我会建议你把期待降低。除非你自己有创意想到更好的方式,欢迎你在群里面分享。否则正面管教讲师班和家长课是没有线上课程设计的。
2. 家长课的学员中,如果没有划分孩子人群的课程,那么团体中即可能3岁孩子家庭,也会有6岁或16岁,这在带领课程中,需要把每个年龄层的不同体验活动都带到吗?在新版指南中,有些体验活动把每个年龄层次的话术都展示出来了,那么在带领时都要做吗?
答:关于课程的设计,我要问讲师你想要带领什么样的课程,然后你想要教给家长哪一些知识和内容。最重要的是,你如果想要创造一堂对你的参与家长有用的家长课。那么你需要先了解他们的孩子年龄,他们的需求。那如果他们很分散的话,那你就尽量把各个年龄层的活动都带进来,这样对不同的儿童年龄,族群的家长都会有帮助,那如果你觉得自己难以应付广泛年龄层的家长课,那你也可以把年龄层规范的狭窄一点。
事实上,80%-90%的正面管教活动都是适用于零到18岁,因为他们是原则性,概念性,只有很少数的活动是针对年龄层。
3. 对于单亲家庭的学员,可能并不想让其它人知道单亲状态,那么体验活动中需要列举各种家庭状态的活动吗?(单亲、大家庭等)
答:这个问题我有点看不太懂,但是我尽我所理解的回答哈,我在想我们在带活动的时候。你可以列举各种家庭形态,但是你不需要指出,某某人是单亲,某某人是大家庭,某某人怎样怎样啊,这样就暴露个人的隐私。除非那个学员她自己愿意说自己说出来,否则我们是不应该去暴露别人的隐私,带活动的时候,大家仅仅是角色扮演。
4. 书籍“《正面管教》A-Z日常养育难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这本书需要推荐给家长学员吗?在课程中讲师尽量引导家长自行思考,但如果遇到有家长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请讲师提供建议的情况下,可否也可以按照这个1001个解决方案中的指导呢?还是让家长自己领悟?
答:我要请所有的讲师特别留意。你尽量不要在家长课里面给家长答案,或者是提供他解决方案,你最重要的要记得你不是他家的专家,他自己要学习如何解决他家的问题,他才是家里的主人,他才是专家,你不可能解决他所有的生活困难,所以当他提出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让他拿起错误目的表。循着线索去尝试使用错误目的表所罗列的各种解决方案,他要你建议。你可以教他寻找合适工具的方法,或者参考由A-Z这本书。让她自己去找,而不是你找。
5. 系统课程不论是14小时和18小时,我个人觉得都很难把正面管教所有内容完全分享出去,包括讲师本人也可能并未掌握全部,那么课程结束后,该如何辅助家长把上课内容进行落地实践,并继续深入正面管教的扩充学习呢?
答:这个部分你可以自行决定,你是否要在家长课结束之后,继续开启另外一轮的学习,就像你说的,其实怎么学也学不完,你想开一个14小时。然后后面再做一个定期的追踪辅导,比方每次两小时或三小时都是可以的,你可以自由设计,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想法,但是有些讲师在时间上。可以这个样子,持续的付出,有些则做不到。那么家长是否能够实现。你能放在心上是很好,但是不要成为自己的负担。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像我进行的方式。也就是在课后定期的做线上的辅导问答,然后经常的关心,持续的鼓励。
6. 招生不易,但总有想学习的,对于课程人数,2人是不是就应该可以呢,反正能制造对话体验就可以呢?那么在人数少的情况下授课方面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
答:才刚开始,招生的时候,不要期待一下就能够招到大班,两三个人,四个人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时候一个人就看讲师愿不愿意上课,一个人也需要有很多讲师原因上课的。那如果两个人的话,加你三个人就可以角色扮演一个小家庭啊,没有什么问题的。
该做的也是都要做。但是可能你的活动数量会比大班要来的多一点,因为他们的分享,讨论少一些。有些上课的参与家长很会说话,那么就会讨论很丰富,那如果来了两个比较安静的。那你可能就需要多一点活动的带领啊,慢慢的他们才能够打开话闸子,跟你做比较有广度、深度的交流。
7. 关于寻求权力,大蓝本176和178页这两处表述不一致,一个是让我来做,一个是让我帮帮忙。想请问以哪个为准?
答: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翻译前后不一致。还是只是想要有个机会可以表达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权利,所以呢,需用哪一个都可以。
8. 在“寻求权力”扮演时,小孩拒绝捡起掉在地上的娃娃,这个场景,第二次扮演家长如何回应才好呢?心底信息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是不是可以说,“你现在捡起来还是等一下捡起来?” 如果孩子还是不捡起来,是不是可以说,“是我捡起来还是你捡起来?” 怎么恰当回应呢?
答:这个情况在家长课上一般比较少见,所以我不太了解,在你的家长课上是发生了什么情况,有的时候呢,家长会故意刁难或者在课堂上发泄情绪,其实跟就是说跟他的团体跟他那一组有的时候偶尔会搭不上,也就是演得太过火了,我会建议就是你可以适度的跟家长说,我们仅仅是角色扮演,并不是说。要在这个情况下。
基本上他们在设计脚本的时候,就要自行寻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说。在现场找人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仅仅是一个示范。
为这个活动是在示范不同还是行为所引发的不同错误目的,目的是帮助家长学习使用这张表,不是用来解决个人的问题。
所以他们在编剧的时候自己要想出解决方案。如果想不出来的话就换另外一个问题行为进行角色扮演,不要用这一个,因为这个活动安排的时间并不是用来解决个人问题的。
所以你要用的是把错误目的表拿出来,问他。当孩子说脏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在一起共同找工具,不是你要去帮他解决问题,这个讲师的立场是分享你学习过的工具,很知识,教师一定要切记不要扮演救世主或者是拯救者,因为我没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我们仅仅上了三天的讲师班,你仅仅是比一般的家长先学习了这些知识,你可以做知识以及工具的分享,但你不要把他的问题扛在肩上,你是扛不住的。
还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邀请各位家长参加PHP,家长,帮助家长解决问题的环节,如果在家长课上。PHP,可能时间可以长一点,如果家长不多的话,你就让他现身说法,让所有的人帮助一起头脑风暴,看有什么合适的方式。但是同样还是采用错误行为的,这个目的表。你要做的是让家长自己去想出合适的方法。
9. 关于孩子说粗话,这个问题挺普遍,如果按照大蓝本,大家讨论,我们提出想法,比如忽视、开个玩笑、挠痒痒、好言相劝、读礼貌绘本等,家长说这些方法都试过,还是改不了。怎样回应?我自己也试过,用琳洛特的方法,挠痒痒,结果孩子们挺开心,还想要玩,故意说脏话怎么办?
答:我想提问的讲师,可能忘记使用错误目的表。从错误目的表,我们可以辨别孩子说粗话的错误目的是什么,然后才能选用。比较合适,针对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念和目的,比较合用的正向正面管教工具。家长说挠痒痒这些方法都用过了,然后讲师绞尽脑汁想要丢给他工具。你可以丢给他一两百个工具,但是你不明白这个问题行为背后形成的因素以及信念的话,你丢再多工具给他也没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