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桃夭,我不说大家也都会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看起来是最好翻译的一个。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情景呢?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夸未婚女子的诗歌,追求女孩的时候也会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实这首歌是写女子出嫁,或者男子娶妻时候的场景。是对新婚男女百年好合的一种祝福。
这首诗把女子比作桃花,这样的比喻一直延续到今天。后来的很多作品中,都把女子比作桃花。如“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等。
既然这首诗并没有多华丽为什么可以成为经典呢?第一,就诗歌的韵而言,它朗朗上口,第二,比较好记,比喻形象。第三,比较适合结婚时候大家对夫妻的祝福之词。也就是好引用。当然我自己见解而已。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可见桃夭对后世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