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产品发展至今,分化出两个方向:
做减法——只保留核心,控制费率,让所有家庭都能“买得起”;
做加法——保障责任更全面、更人性化,真正让人“踏实”“安心”。
市面上做加法的产品不少,七加八加的,看着挺丰富,感觉啥都保。
可是对于专业的保险顾问,只会关注细节:
从价格上说,做加法并不意味着“越贵越好”,而是“价格合理”;
从保障来讲,做加法也并不代表“越多越好”,而是“用得上”。
各方都公认的重疾险产品,当前的最高形态便是:
重症多次赔付不分组,包含轻中重。
重疾险的升级过程是这样的:
【单次赔付】→【重症多次赔付(分组)】→【重症多次赔付(不分组)】
【仅重症责任】→【重症+轻症】→【重症+中症+轻症】
这篇文章就是来测评一款“最高形态”的重疾险产品——长生福优加。
同样是XX福,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味道。
长生福优加的保障内容
先看长生福优加的基础保障——
1. 重症责任:100种重症赔2次,每次赔基本保额,间隔期1年。
重症的疾病种类由于有保监会的统一规定,所以不必细究,足足100种,即便从数量上看也不逊于其他产品。
至于间隔期1年,在多次赔付不分组的产品中也是一般要求。
2. 中轻症责任:40种轻症赔2次、每次赔30%保额,20种中症赔3次。
中轻症的疾病种类由于没有统一规定,所以个别产品就会“缺斤少两”,我们来检查一下长生福优加的中轻症责任。
不但包含了高发的八大轻症(标蓝),很多重疾险产品中“冠状动脉介入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仅包含其中一项,这两种手术都是治疗冠心病的,而冠心病虽然和轻症中“不典型心梗”有可能重合,但并不必然,因此在无法达到“不典型心梗”的理赔状态、却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如果仅包含“冠状动脉介入术”,那么要采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无法获得理赔。而长生福优加的轻症责任在这点上存在优势:二者都有,因此治疗手段更灵活,理赔更容易。这属于加分项。
看完长生福优加的中轻症种类,再看赔付比例和次数,中症50%*2次,轻症30%*3次,也是同类产品里的标准配置了,不加分不减分。
而中轻症的间隔期均为90天,这一条就绝对是减分项。同类产品一般中轻症是没有间隔期的,两次理赔的时间限制自然越短越好、没有最好。不过多次赔付重疾险中,往往都有关于“同一病因”的限制,如果是独立的两次发病,中轻症的间隔期90天这一条,虽是减分项,但远不至于因此排除产品,还需综合来看。
3.身故责任
对于终身型重疾险,非常建议选择“身故责任”。
一是考虑多份保障,二是考虑到重疾理赔往往会有程度和状态的要求,如果在达到理赔标准前身故,是不能够获得重疾理赔的,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三是终身重疾附加身故责任,这有些类似终身寿险的性质,必然能获得赔付,从性价比来看也是很值得的,当然重疾理赔后身故责任仍然会失效,二者是二选一的关系。
对于长生福优加,身故责任可以选择赔保费/赔保额,还是建议选择后者的,当然后者也会稍贵一些,因此关键还是看预算决定。
大多数的多次赔付重疾险,都是附带身故赔保额,不可选择,因此长生福优加也算是给了多一点的选择空间,更灵活,个人是很喜欢这种设计的。
不过长生福的身故责任,仅包含身故,是不含全残/高残的。
4.豁免
被保险人轻症、中症、重症均可豁免保费,这点已经属于标准配置了。
投保人豁免,是可选项,包含了轻/中/重/高残/身故/末期疾病豁免,比较全面,适合夫妻互保、大人给孩子投保。
5.等待期:也叫观察期,仅90天,在网销产品中属于较短的,由于等待期内出险不理陪,因此等待期越短越好,这也算是加分项。
综合来看,长生福优加的基础保障,有小的加分项,也有小的减分项,但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即便有,看了价格,或许也不美了。我们了解产品的亮点和缺陷,才能做到正视风险,买也要买得明白。
长生福优加的价格试算
我们按照一般方案,来计算下长生福优加的保费:
可见,对于30岁的人群来说,保费预算在1万元左右的,就可以考虑这样最高形态的重疾险产品了。
另外,长生福优加可选择最长交费期30年,相比只能选择最长20年的产品来说,也可以降低保费压力。
对比其他“福”又怎么样呢?
尽管长生福优加是多次赔付的产品,费率却远低于单次赔付的平安福,其他保障更不输半分。
与分组多次赔付的华夏福相比,保费仅上涨了5%左右,但多次赔付因为不分组,更实用、理赔范围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