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发奇想,想看看自己的号,是怎么一点点做起来的。
“李砍柴”这个号目前的流量收益,一般是在两万到三万之间,如果出爆款的话,能做到四万,头条文史账号排名第15。
这在头条不算好的,据我所知,一个账号光靠流量收益做到10万收益的,不在少数,他们的平均阅读量在50万以上,按照千次阅读20-50来算,收益在10万到25万左右。
2018年,我选择从媒体行业裸辞,打算专心做自媒体,于是在做柴叔带你看电影这个娱乐号的同时,又注册了一个人文号,李砍柴。
这是我2018年的第一篇文字,阅读量133,属于比较文艺的选题和写作风格,自认为写的很好,可惜平台不认。那个时候根本没研究平台,都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之后的数据更惨,只有几十个。
跟现在很多头条作者一样,我也是非常郁闷的。写得怒气冲天,越写越泄气。觉得这条路走不下去。如果没有另一个号一直坚持之后数据还不错的经验,我指定跟很多人一样,选择放弃。所以在骂天骂地骂平台后,咬着牙继续写。
又写了两个月之后,数据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从几十几百,到了几千。但那时依旧是写自嗨的选题,没有从选题上下功夫。
9月30号,因为一篇热点文,这个号终于有了过万的文章。
有了这些热点的爆款案例,我开始在写文的过程中,慢慢琢磨平台,比如为什么这个选题不好?也就是说我是在三个月之后才停止简单的重复,开始有了复盘意识。但也是有一搭没一搭,数据也一直没有明显的起色,之所以坚持下来,纯粹是因为对文字的喜欢。
如此坚持一年之后,文章终于有了几十万的阅读,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研究平台的各种爆款文范例,知道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虽然数据也时起时伏,但至少足以让我能沉下来,不再因为一篇认真写的文章数据不好而泄气,开始站在一个账号的维度,而不是单篇的文章去思考和复盘。
一篇文章数据不好,是偶然现象,但是只要坚持做,数据不断稳步上升,数据好的文章不断增加,推荐量在持续增加,这说明这个账号在不断升级。所以看单篇文章收益非常容易泄气,是因为自己看问题是站在单篇文章的角度,而不是整个账号的角度。
2019年年末的时候,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书院的很多学员,为这个账号贡献了很多优质稿件,比如作者谢必安,把李小牧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最终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不仅转发了我们的文章,还加上了微信,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个时候,这个账号因为有了团队的驱动,开始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个人的一个经验总结,团队作战的模式,是这个账号最终能实现飞跃的核心原因。因为一个账号想要快速跑起来,赶超其他人,一个人再能写,力量也是薄弱的。必然需要一个编辑团队来增加产量,同时还要做好质量把控。
独木不成林。在这个讲究协作共享的时代,还是停留在单打独斗的思维里,是很难做大的。一个人做号,第一内容生产力有限,很难坚持,第二缺乏沟通脑暴,思维容易陷于停滞,很多好的选题都是脑暴出来的。
比如书院小伙伴小龙的那个300多万的爆款,其选题是因为小龙给我看一个数据不错微头条,然后我感觉这个选题能写一个长文,然后小龙在我的鼓励下写了长文,最终又在编辑丹老师的N次打磨后才出来跟读者见面的,最终促成了这篇单篇收益1.5万元的爆款。很多爆款文章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做账号做到一个阶段,千万不要单打独斗,要抱团,格局要大、视野要开阔,要走进自媒体这个圈子,敢于跟同是写作者的同行交流,要多学习别人的运作模式,这是我做自媒体最大的一个感触。
第二,一定得跟着平台的节奏走,一定要拼尽全力做到最头部,这样才能得到稳定的流量。哪个平台都是二八法则,做到了前20%,平台自然会有相对应的倾斜,这个方面我建议大家关注头条号,看看头条号每个月公布的头条各个领域的排行榜,前十前二十的账号,数据都不会太差。
第三,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不要因为短期的收益回报不成正比,就放弃。做自媒体账号,跟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一定是先播种再收获,它有它的成长周期。最近我们接到很多商单,但是我们内部很多账号其实已经达到了接单的水平,却因为短期看不到收益就放弃更新了,每每看到这种账号,我就特别心疼,但凡她保持持续更新,这个商单她就接到了,一个商单几百块钱,这就是相当于从成长期进入到收获期,账号已经有了商业价值。
比如我前两天跟文史排名一直前三的账号聊,他现在的收益差不多在十万左右。但是他是一天就做到这个收益的吗,不是的。
他是一个90后,是真的喜欢研究历史,所以愿意花大量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去写一篇3000到5000字不等的历史稿,最终才能把这个账号做起来。所以我们只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他背后的付出,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他也是真正地专业。别人写的他看不上,因为他有他的标准。他爱好历史,并且因为爱好,所以舍得下功夫慢慢把爱好变成了专长。他乐在其中,赚钱多他开心,赚钱少他不会停。所以他能做成大号。很多人伪装成自己喜欢历史,伪装自己是个历史资深爱好者、专业玩家,一旦平台给不了对应的东西,他会立刻走掉。因为很多伪爱好者下不了功夫,爱好养活不了他,他就挣不了这个IP的钱。
相比较于他的收益而言,我更感慨的是他对专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手艺”发自内心的骄傲。
这是让我最感慨的。因为热爱,所以即使数据再烂,也不放弃,这样一来,熬走了多少人。很多大号,都是这么熬出来的。
“熬”,这也是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的。
跟很多收益几十万、闷声发大财的大号比起来,我不算什么大号。只不过作为一个完全草根的作者而言,我经历过很多自媒体创作者初级阶段的迷茫。希望我现在的这些分享,能对很多处于创作瓶颈期和迷茫期的人有用,也希望我们都能在头条这块沃土上深耕,最终硕果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