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式催促,孩子越催越脆弱

中国式催促,孩子越催越脆弱

作者: 轻能量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2:06 被阅读0次

能量君:能量君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一热就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获得了胜利。

父母就如同这阵北风,无论外力多强,也比不上孩子内心的自发力量。一个人愿意成长、独立,不是因为有人告诉他成长多重要,而是成长过程里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感。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也是。

作者:七七晴歌   

春节将至。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

“有对象了吗?/准备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生二胎了吗?”

近日,就有网友为了避免回家的时候被家人催婚,竟然手动PS了一组自己和小鲜肉刘昊然的合照假装自己已有男友。

谁知父母竟信以为真,网友的爸爸甚至开始准备女儿出嫁时的演讲了。

网友心生愧疚,向父母坦白真相。

好在父母了解实情后很是淡定,并决定继续催促网友去相亲。

中国式催促,不仅仅发生在新年,而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

以至于我们时常感觉即便拼尽全力,也未必追得上长辈口中的大好人生。

其实,催促并不能加速孩子的成长,反而可能阻碍孩子的幸福。

01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对孩子而言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催促孩子快穿好衣服、催促孩子快吃饭、催促孩子写作业。

上学的时候催着上进,毕业之后催着结婚,步入家庭了催着生娃生二胎。

然而,父母眼里以爱之名的催促,恰恰是孩子生命里无处可逃的毒药。

(1) 催促导致习得性无助

闺蜜带着女儿璐璐来我家玩,临走的时候担心赶不上末班车,闺蜜瞬间化身复读机:“璐璐,快点快点,快穿衣服,快点……”

面对闺蜜焦急的催促,我都有些冒汗,可是璐璐竟然毫无反应,还是自顾自地一颗一颗系着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直到闺蜜气得拍了一下她的头,璐璐这才面无表情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

这种麻木背后透露出来的无助,一下子令我想起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经典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塞利格曼将狗关在笼子里不断电击,多次之后,即便在电击前打开笼子,狗也不会选择逃跑而是无动于衷等待痛苦。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

然而有时候,父母会因为看不下去孩子磨蹭而不断催促,最后干脆自己代劳。

殊不知这种高强度的催促只会让孩子逐渐变得麻木,父母“越俎代庖”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丧失主动性,并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2) 催促导致逆反心理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磨蹭。

磨蹭其实是孩子对父母催促的一种无声的抗议。

心理学上称之为被动攻击,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不敢和家长正面交锋,而是采取更加迂回的方式还击----

表现得更加拖沓磨蹭,再次激怒家长。

其实,根据儿科医生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孩子有自己的“生理节奏”:

2岁半以前的孩子,尚未形成“时间”的概念,他们只活在当下;

2岁半到3岁的孩子,能够开始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4岁的孩子不能把握具体的时间段;

6岁的孩子能够理解时间段,但是对于20分钟、半个小时之类精确的概念比较模糊;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节奏,而父母的催促是在用成人的节奏无形中打乱这种步调,孩子难免会烦躁易怒,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

(3) 孩子变得焦虑、恐慌和自卑

马德里大学研究人员曾选取300名父母和他们的185个孩子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孩子的恐惧与父母的恐惧息息相关。

有些人总是倾向于认为会有坏事发生,这种错误的想法被称为“认知易感性”。

认知易感性较高的父母,会想象消极的事情,并把这种扭曲的思想在无意识中传递给孩子。

着急的父母往往因为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便在催促的过程中不断传染给孩子恐惧、焦虑和自卑。

快节奏的社会里,缓慢仿佛就是最可耻的原罪。

02

近年来,台湾兴起“慢养”风潮:

和孩子抱一抱、和孩子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父母要向着孩子,孩子要向着父母。毕竟,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1) 避免比较,抢跑不一定能跑到终点

他人即是地狱。

有时,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磨蹭,而是在某一阶段比其他孩子慢了一些。

但是一旦父母意识到了这种“差距”,难免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催促。

然而,人生从来都不是百米冲刺,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恒。

很多父母眼里的“差距”不过是孩子之间的“差异”。

一时的慢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孩子正是在“磨蹭”中慢慢探索适应世界的规则。

接纳孩子的慢就是让孩子寻找成长的快乐,保持一颗好奇的童心。

在孩子的起跑点帮他找到自我成长的力量,而不是追求一时的快便草率冲出起点。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赢在人生的终点。

(2) 用孩子的眼睛理解时间

孩子的时间观念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建立,与其一味催促孩子“快点”不如先让孩子用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时间意味着什么。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柯德在历险中,把风车当作抗争的对象,可是实际上它真正的敌人是看不见的“风”。

孩子磨蹭,敌人不是时间,而是不懂如何利用、掌握时间的自己。

在孩子玩游戏或者看动画片的时候,请孩子自己制定一个时间期限,让孩子明白时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流逝的;

父母可以设一个10分钟的倒计时,让孩子在计时结束前写字、画画或是读书,看看10分钟内可以写多少个字,画出什么,读了几页书,让孩子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变化;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记录几次事情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比如先询问孩子穿衣服需要多久,然后在穿衣服的时候进行记录,让孩子建立起准确的时间观念;

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买一块电子手表,让孩子把手表上的数字和日常的任务联系起来。

总之,告诉孩子:时间不是敌人,而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朋友。

(3) 把管理时间的权利还给孩子

作家黑幼龙在《慢养》一书中写道:

“不催促孩子的本质,体现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高度,是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不催促孩子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父母通过引导而非强迫的方式培养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由于父母催促、老师要求而不得不做一件事就是出自外部动机;由于自己喜欢、想要尝试去做一件事就是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往往更持久、更有成就感。

因此,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看动画,不妨让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父母只需要在孩子规划不合理的时候适时纠正即可。

引导孩子发掘内在动机,倾听孩子内心的呼唤往往比催促更加高明。

03

作家毕淑敏曾说:

“树不可长得太快。

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

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

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调查、统计了数千名各个领域的“顶级大师”之后,发现了“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慢,即是快。

幼小的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终将有一天他们会一飞冲天、翱翔万里。作为父母,静待花开就是了。

———— END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刻联系我方删除并妥善处理。

来源:七七晴歌,轻能量特约作者,永远饥饿,永远无知。希望能在一次次的学习里不断新生,野蛮生长。

相关文章

  • 中国式催促,孩子越催越脆弱

    能量君:能量君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冷刺骨,结果行人...

  • 如何管理情绪,减少对孩子的吼叫与催促?

    “吼吼吼”,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 “催催催”,你越催,孩子越不省心。 吼叫与催促,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优秀的...

  • 催促

    越催越慢,越催越烦 当催促孩子的时候,她会听着烦,第一次、第二次……她会习惯你的催促,直到你最后一道命令下来,她清...

  • 大人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可琳子是个急性子,总想让孩子早点完成任务,一看到孩子发呆或者磨蹭,就开始催孩子“快点!快点!” 可这孩子动作反而越...

  • 孩子磨蹭?家长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这几天我发觉孩子越来越磨蹭,仔细想一想,好像又跟自己催促得太多有关。 催促和磨蹭,应该是一对好朋友,家长越催,孩子...

  • 被催促

    今天又被催促了,公公天天没事似的,盯着催,越催越慢,越难受,越不知道自己做啥了本来都是有计划的做事,突然来了一个催...

  • 不要催促孩子,往往越催促越慢

    记得有一次带七岁的儿子去上课,由于路上堵车,到了上课地点已经迟到了,我赶紧下车,打开车门喊道:“儿子快下车”...

  • 孩子作业磨蹭为谁躲?

    你是否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拖拖拖,家长催催催,越拖越催,越催越拖,恶性循环?孩子做事不专心,东瞅瞅西看看?家长...

  • 育儿育己2019.2.9大宝作业

    孩子放假后作业一直是在我的催促下很不情愿的写,来奶奶家后更是只想着玩不想写作业,越催越慢越催也不想写…… 今...

  • 不要侵占孩子的“自体感”

    如今的父母们可能常常被提醒,不要催孩子,孩子越催越“废”。 为什么孩子越催越“废”?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丁.弗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式催促,孩子越催越脆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y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