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关于认知的话题吧
01 关于自我
受原生家庭影响,我从小就是个特别在意别人的想法的小孩。
读小学的时候,哪个老师夸我棒,我就会偏科严重。
读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宠我,我就是数学课代表,数学成绩也是数一数二。
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是物理老师,也是位会把我放在心尖尖上的老师,于是我从不会读物理的学渣变成只会读物理的半学霸。
出来工作后,没人夸我,我的表现几乎平平,有时甚至还会关注别人否定和消极的言语,于是不知不觉中,我变得越来越差。
无形之中我受他人摆布,活得就像一只被圈养的家禽。
02关于独处
庄子独自一人行走在高山流水间,将自己置身于大千世界中,始终保持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心态。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挣脱一切束缚,逍遥地遨游在天地之间。
而生活在当下如此喧嚣热闹的世界里的我,或许也应该重新审视孤独的含义。
热热闹闹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考虑应该和谁一起去哪里玩更好,于是我们逐渐迷失在喧嚣中,愈加害怕一个人回家面对冰冷的房间。
也因此我们很少有独处的时间,而家,成了我们夜里借宿的地方,不再是温馨的港湾。
03关于世界中心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妈,我妈就是一个被封建女性洗脑过的新社会封建女性。
凡事以老公为主,以孩子为主,唯独没有以自己为主这个选项。
在我从小的认知里,我妈就是一个只会围着我爸、围着我和我哥、围着灶台转的女人。当然,现在又多了几个世界中心——她的孙子。
小时候家里吃饭,爸爸没动筷子,我们就不可以动;我爸出大声音,我们就必须安静。因为这些都是她的妈妈教她的,而她的妈妈又是受她的妈妈的妈妈所嘱。
在她们的世界观里,只要老公小孩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一生顺遂,自己累死、委屈死都可以。
所以,在两代封建女性的熏陶下,我的妈妈也难逃其中。
可怜的女性,一生只为别人活。而社会上,又不止她一人如此。
04正解:
我们以为的“自爱”是:
给自己吃点好的,喝点好的;
“买买买”享受消费感;
对着镜子说“我爱你。”
实际上的“自爱”是:
接纳、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建立界限:什么事情我无论如何也不做/不说;
花时间精力来慢慢戒掉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
学习更多技能来提升自己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给自己独处的视角,和自己谈心,发现、了解、接纳自己;
滋养、呵护、松懈你的身体;
用各种形式来多方面地肯定自我。
我们以为的做自己:
以自我为中心,随时发泄自己的情绪,不在意他人的感受;
“我就应该得到……”“他就应该为我付出……”
什么都不如开心最重要,消费欲望。
实际上的“做自己”:
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绪稳定,不随便暴露自己的情绪;
除了家人和工作,有自己个人的生活。
有本书上写:“你真正要问的,不是这幅画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价值,而是问问你自己,在绘画的过程中,你是否开心,是否让自己内心想说的得到了表达、延展或者绽放?你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养,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希望我们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正确的事情,说正确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