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
《苏东坡传》有感---文字会说话

《苏东坡传》有感---文字会说话

作者: 风语者1026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08:31 被阅读0次

    全国优秀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就十分赞赏林语堂作品。林语堂主张写作应“清淡”“隽永”“甘美”。没有读过林的作品,自然不会有什么感觉。可读过后,你会很容易被他的文笔所折服。在《苏东坡传》第二章《眉山》时,我读就了两遍。比如在介绍眉山地形地貌时,作者是这样说的:

    “……在乐山以北大约六十四公里外,便是眉州的眉山镇……在乐山,当也和现在一样,旅客可以乘一小舟逆流而上直到眉山。玻璃江因其水色而得名,因为在冬季,水色晶莹深蓝;夏季之时,急流自山峦间奔流而至,水色深黄。玻璃江为岷江一支流,因眉山于乐山与西川省会成都两地亡间,凡赴省会之旅客,必须经过眉山。若坐帆船上行,可以见蟆颐山临江而立,山势低而圆,与江苏之山形状相似。此处即是眉山,即“三苏”的故乡。……蟆颐山的小山丘下,稻田、果园、菜圃构成广漠的一带平原,竹林与矮小的棕树点缀处处。南方进入眉山镇,沿着整洁的石板路走,便可达到城镇的中心……眉山并非一很大的城市,但住家颇为舒适。”

    读这样的文字是怎样的感觉呢?我自觉如同漫步于江南小镇,文字中弥漫着清新、自然的气息,晦涩难懂的文字是不存在的,甚至连我们常见成语或典故也不多见,但读着就是叫人舒服。如果非要将林的文字作个比方,它很像邻家的小姐姐,见不着叫人感觉艳俗的脂粉气,更不会让你感到惊艳,但如同小碧玉般让你觉得舒服。

    “人在街上步行之时,会见到路旁许多荷花池,花朵开香气袭人。纱縠巷,有一座中等结构的住宅。自大门进入,迎面是一道漆绿油的影壁,使路上行人不至于看见住宅内部。影壁之后,出现一栋中型有庭院的房子。在房子附近,有一高大的梨树,一个池塘,一片菜畦。在这个小庭花园之中,花和果树种繁多,墙外是千百竿翠竹构成的竹林。”

    我不厌其烦地摘抄书中的大段文字,自然不是了应付某位老师的检查而徒增字数。文字不会说话,但文字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人的脑中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感受。视觉神经将搜集到的文字信息一字不落地输送到神经中枢,然后就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先将文字化作“原代码”----大脑能够读懂原始构件,然后再将这些原构件重新组合,组合成图象或声音的格式。现在,我的神经中枢正在进行这一复杂的工作。因为文字本身并不复杂,所以拆解与重组的结果很快便出现脑海中。先是一幅幅静止的山水画,然后,这些这画面逐渐连续起来,越来越快,最终呈现的是一部自然纯真且充满人文气息的纪录大片。我们知道,即便是林语堂时代,苏东坡也不会后世留下什么显易见的建筑,但是读林的文章,你不自觉地认为苏轼就该出生在这个地方。你会不自觉得认为无论梨树、池塘还是菜畦无一是不烙有苏东坡的印记。现在,我仿佛就漫步于眉山小镇,踩着石板小径,在荷花香气中与东坡居士相见了。

    我又突然想到,我所读到的这段文字也并非林语堂的中文原版,原版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现有版本是作品“出口转内销”的结果。既想让西方人接受,又想叫东方人认可的做法,其实并不容易。(毕竟,理解中国文学中的典故与成语对于普通西方读者而言实是太不容易)这或许是作者文字清淡娴雅的另一个原因。其实在作品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痕迹。比如上段文字对眉山地形地貌的介绍,明显能感觉到作者是想最通俗语言来让所有人来了解四川地区“天府之国”“人杰地灵”的特点。显然,这种写法具有了普世性,更易进行世界性地推广。

    很多人都喜欢“掉书袋”,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不过,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还是学到了很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有感---文字会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yx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