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会

作者: 山水凡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09:53 被阅读0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元旦刚过,就有好几个同事和同学找我打会,刚开始我还不知打会是什么意思,听了同事的一番解释,才知道打会,就是一伙人每月出同样的钱,轮流给打会者筹款用于购物或办他大事,通过这种集资筹款的方式帮助急需钱的人。

    那时人们的收入偏低,单位同事每月工资大多在50元以下,除了正常的生活费用开支后,余钱甚少,根本办不了什么事情。而当时的流行的也是日常生活必需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衣机)都要100多元钱一件,黑白电视机则要几百元才能买到。

    于是,在当时民间流行通过打会的方式,来筹资购买“三大件”之类的物资或办一些其他的大事。

    具体的方式是,几位相互信任的人,或同事,或邻居,或亲友,或同学,或战友,根据大家的需求,事先协商好打会的金额和周期。参加打会的人数一般是根据打会的周期来确定的,并通过抽签的方式来确定打会人享受打会款项的先后顺序,打会人每月在发工资后将打会款项交给牵头人或直接交给当月享受打会的人。

    因为经济所限,我当时所知道打会大多是每人每月出资10元左右,周期一般是一年,也有半年或几个月的。因为收入低,拿不出更多的钱,但太少又办不成大事。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流行的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还有蝴蝶牌的缝衣机都是120元一件,如果每月打会的金额是10元,打会周期为一年,参加那么打会的人数就要12个,每月打会到的钱刚好120元,够买一块手表或自行车等物。

    享受当月打会钱的人,收到钱后就会兴匆匆地跑到百货大楼或五金公司买回自己心仪的物品,手表、自行车、缝衣机、收音机,甚至电视机等。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那时打会得来的钱,大多是买手表或自行车,因为那时很多人都以拥有上海手表或永久牌自行车而自豪。不过,有了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因为那时物资匮乏,很多商品,特别像紧俏的品牌,大多都要凭票购买,没有弄到票,也只能望物叹息了,所以很多人参加打会以后,就会想方设法去弄到自己所要购买物品的计划票据。

    那时,每到岁末年初,拉会的人特别多,参与打会的大多都是成家的人,他们有计划为自己家里添置大件物品,甚至也有通过打会筹集医疗款治疗慢性病的。

    同事老何虽然夫妻两人都有工作,但每月工资收入加起来也不到100元,家里有2个小孩,每月还需要给夫妻双方乡下老家的父母一些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通过打会,夫妻不仅都买了手表和自行车,还添置了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

    也有年轻人通过打会购买结婚用品的。同学小张谈了女朋友后,就是通过打会的方式,三年时间给未婚妻买齐了女式的上海手表、26吋的女式凤凰自行车和一台蝴蝶牌的缝衣机,然后就举行了婚礼。

    我没有参加过打会,但看到参加打会的同事或同学,每每分享通过打会添置了心仪的物品或办成了自己想办的大事那高兴的劲儿,心里也为他们感到高兴,所以虽然时间过去四十余年了,很多场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借贷消费已成为时尚,筹资的渠道也很多,不仅可以贷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购房购车这样的大事,不向甚至不需要向亲戚朋友借款,直接向银行、住房公积金申请贷款,甚至可以搞网贷。贷款、还款都十分方便灵活,打会也成为一段回忆,一段过去的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g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