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一种在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状态下,有愉快和充实感的体验,像一种正面的上瘾。
心流是怎么来的?——一个心理学家想要研究人的最优体验
某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看人的最愉快的体验通常是出现在人一天中的哪个场景,于是找来一千个人,每人给一个呼叫机,每天8次任意时间呼叫,提醒他们记录当时正在做的事情和心情,心情从1到10打分,大概过了一段时间,他统计出人们心情打分最高的时候,大部分是在工作中,占了54%,而休闲生活中的高峰体验只占27%,这和我们很多人说的不喜欢工作的体验不同,很多时候,愉快的感受是出现在工作中。那些体验过心流的人描述这种感受,感觉有一股洪流带着自己,自己因做的事情,体验到了高度集中,完美控制的感觉。
心流是什么?——是人由内而外的内心体验到的秩序感
体验过最优体验的人描述,感觉自己被一股洪流待到了身心合一美妙的境地,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有过最有体验,感觉自己的每个动作都做到了完美,高度的感知,也是全情的投入,也确实他做得是最快最好的;小时候学过的庄子的故事,庖丁解牛就是一种全情投入,把事情做到特别熟悉,刀在牛的各个部位游刃有余,让刀用了很多年都没有损坏。
心流不是什么?——虚假的控制感和混乱感
心流不是赌博中的体验,那是虚假的控制感;
心流不是混乱无序的状态,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描述混乱程度的值叫熵,用人把熵引入但心理学中,叫精神熵增。心流也算是熵的反义词,熵的反义词也有成长,(熵最早是1865年克劳修斯描述在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中加热量和物体热量的比率,代表物体无序的程度,是不可逆的,只增不减,引用到心理学中,对人心理某种混乱的状态叫做精神熵增,但其实是有点不符合常理的,热力中的描述是独立的系统,而我们人,时常与外界接触,基本不能做到不与外界接触的独立系统。)
如何做到?心流有哪些步骤
1、定一个任务目标是可完成的,清晰的;
2、这个任务有一定难度,但不会让人难而却步,需要使用技巧方法去达到,能深入其中,不勉强的行动。
3、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能体验其中的细节感受;
4、有能持续的反馈(像是相应的感知越灵敏越好)——有掌控感,
5、能沉浸其中(一段时间不被打扰或不理会外界)
有哪些活动可以达到心流?
人能控制的有所反馈的活动,比如感官、思维、聊天、行动、工作等活动
吃东西也能有心流体验,我猜就像静观的书中讲,用非常慢的速度吃一颗葡萄,充分的体验其中的愉快的细节味道,但我还没体味其中的味道....
生理和心理的感觉,听说有一个家庭主妇的例子,她为了家庭在从容的煮菜,看到丈夫悠闲的看电视,孩子在玩,感受到温暖的感觉,忘记了时间,
工作中,先要接受工作有益身心的观点,劳动不仅光荣,也让人感到充实。
学会过好自己的休闲时间,避免熬夜伤身体的娱乐活动,读书、运动什么的应该可以。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