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风格感觉》作者:[美]史蒂芬·平克

《风格感觉》作者:[美]史蒂芬·平克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3:01 被阅读20次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

    内容简介

    无论是写微博、微信文章和电子邮件,还是写论文、新闻稿和技术指南,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比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书面语言。像所有语言使用者一样,互联网一代不仅需要让遣词造句适应情景和受众,更需要写出优雅、清晰、简洁、连贯,重要的是,吸引人的文章。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是一部无可替代的写作指南。它结合现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从思维的高度分析写作技巧,告诉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者,如何清晰简洁地向读者展示事实和思想,如何有效运用语词来吸引人类心灵的关注。

    传播、营销、文学、科普、学术、政府、企业、技术、法律等所有领域的写作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学习写出打动人心又令人叹服的文章。本书既有助于改进中文写作思维,也有助于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

    史蒂芬·平克(StevenPinker),世界级语言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科普畅销书作家,TED演讲人。被《时代周刊》《外交政策》《展望》等多部知名杂志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因其在视觉认知和心理语言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赢得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美国人本主义协会的多个奖项。获过四个荣誉博士学位和数个教学奖项,其撰写的8部大众科普图书也屡屡获奖、部部畅销。

    精彩书评:

    壹:

    假如你翻看任何一本学术期刊,你会发现,很多学者写的文章都是通篇充满了一些你看不懂的专业词汇,即使你想阅读下去,也有很大难度。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这些作者受到了「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

    知识的诅咒说的是,一个人对于某个领域的知识了如指掌,于是他习惯了用一些行业术语来概括某些很复杂的概念。但问题是,一旦他在文章里采用了过多这样的术语而且不加解释,读者就会感觉到烧脑,然后迅速离开。

    传统的写作书都告诉你,要以读者为中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可是,这样的原则难以付诸实践。认知语言学家史帝芬·平克在 The Sense of Style 这本书里也有专门谈及「知识的诅咒」,并且祭出了处方:少用或者不用专业术语。

    假如说 The Sense of Style 跟其他的写作指导书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平克会抽丝剥茧一般对写作上常见的错误进行剖析,让你明白其背后的原理,尤其是认知科学的原理,从而让你可以避免在自己往后的写作的时候犯同样的错误。

    ----

    我们不妨先看两个例子:

    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差别,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感觉:

    A1. The set fell off the table.

    A2. The ivory chess set fell off the table.

    B1. The measuring gauge was covered with dust.

    B2. The oil-pressure gauge was covered with dust.

    以上两组例子,每一组讲的是一样的事情。但是你读过之后就会感觉 A2 和 B2 讲得更为细致,你读完之后马上能够想象得到那样的场景。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喜欢具体而非抽象的事物。史上那些厉害的作家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而平克就把类似这样的源自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归纳,而写成了 The Sense of Style。

    看到这个书名,很多人可能马上会想起另外一本书,就是 E.B. White 和他的老师 William Strunk 合著的《风格的要素》,那本书被认为是英文写作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可是,假如你真的读过《风格的要素》,你会发现它里面讲的那些原则几乎都是叫你不要干什么,却甚少告诉你,你该干什么。有人概括说,《风格的要素》,一言以概之,就是删繁就简,把不必要的枝叶通通砍掉,这样好文章自然会浮出水面。

    问题是,这样的原则极其难以付诸实现。

    平克在他的这本 The Sense of Style 里面则采取了一种新的思路。他剖析了任何一位写作者面临的根本困境,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个根本困境就是,假如你要把你的思想传递给读者,那么你必须理解读者的心态,以及读者大脑的运作原理,而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同时间只能记住非常有限(4个加减2)的东西,一个东西对于你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讲可能是完全陌生的,这就要求作者花点时间精力去处理这样的矛盾。

    ### 平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 写作是一个智力活动,而不只是文字堆砌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写作不过是把一些文字堆砌在一起的过程,可以无视逻辑,但平克认为,一位作者假如他忽视了逻辑,那么他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是前言不搭后语,让人很难看得懂。但假如你能够意识到写作是智力活,那么你会更享受这样一个过程,而且也会去想办法把文字的脉络整理清楚,以减轻读者的认知负担。

    #### 传统的写作手册有诸多未经验证的假设

    假如你翻看任何一本传统的英文写作手册(比如 Chicago's Manual of Style,以及前面提到的《风格的要素》),你都会发现,作者讲的不过是他自己认可的一套习惯用法,很多时候是随意的,都不一定符合逻辑。比如平克就举例说,美国的写作规范手册都说,要是引述完了一段话,而且刚好句子也结束了,那么此时引号应该放在句号外面。当初之所以有这一规则,纯粹是因为排版工人觉得那样子印刷出来的文章会更好看一些。

    这不是很逆天吗?

    所以平克在他这本书里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刻意违反了这条关于引号的使用规范,并且很自豪的邀请大家加入这一关于引号使用的公民抗命行动。

    同样,即使是像《风格的要素》这样的经典当中的经典,也还是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毕竟那是写于19世纪的书,那时候都还没有电话呢,更不要说互联网了。那个年代人们觉得不可接受的东西,后来也慢慢被接受和认可了。所以平克的建议是,凡事最好多查字典,但永远要留意,字典本身也不过是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这个东西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 写出一手好文章,也是一种美德。

    平克在这本书里大力推举了经典文风(classic prose)这种写作风格。他写的这本书本身也体现了这种文风,也就是通过和读者建立对话,然后毫不保留地传递真相这样一个过程。

    经典文风是超越时代和国家的,在古希腊、在文艺复兴的法国、在二十世纪的美国,都有人在用这种手法去写作。经典文风的作品可以最大程度的减低读者的认知负荷,因为作者就是把他看到的东西全盘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看完之后马上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图像,而那个图像跟作者心中的那个图像必然极为相似。

    只是现在经典文风不再那么受到重视了(在我们传统的教育里甚至根本不会提到这样的流派)。而平克这本书也算是重新唤起大家对这个流派的关注吧。

    平克还特别推荐了一本新书,是 Thomas & Turner 写的 Clear and simple as the truth,这本书可以和平克这本一起读,收获会更大。

    ### 好文章有没有秘诀?

    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假如你懂得一些基本的原则,还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以下是平克给出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检查事实。人类都存在一个毛病,就是记忆很不可靠,但人们却常常对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过于自信。

    第二,要确保你的论述是有理有据的。最好是从那些有编辑或同行审阅制度把关的刊物那里寻找和引用你所需要的证据。

    第三,千万不要把某段小轶闻或者是你的个人经历当作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第四,要小心虚假的二元对立。把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简化为两种口号或两个阵营或者两种思想的对立,这是有趣的事情,但这不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办法。

    第五,我们提出的论述应当是基于推理,而不是个人品质。你和某人意见不同,然后你说对方是受到了金钱、声誉、政治或者懒散的影响,或者是给对方的论述套上“简单”“幼稚”“低俗”等词汇并不能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诚如语言学家安·凡墨(Ann Farmer)所说:“重点不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重点是把事情说清楚。”

    平克在书的最后总结道:

    > 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好的文体风格:提升思想交流的速度,展示我们对细节的关注,以及为世界增添一些美丽。

    假如你也想通过写作为世界增添一些美丽,那就赶紧找这本书来读一读,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写作原来是这般奇妙。

    贰:

    好的写作风格手册,思考语言运行机理,探索语言科学应用,整理文字的有效表达,目的是让学习写作之人按照这套手册来操作,也能掌握一套文字的法则。

    综合最近碎片思考,整理三篇 15 条,希望对大家有用。

    诚实篇

    写作是写作者自己的诚实,强迫通过写作内化成文字,思考概念是否清晰,读者是否明白。如果读者明白,证明你也明白了。

    我打磨的不是句子,而是思想。

    写作者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展现自己并不具备的智慧。

    好文自然流传,无须借助权势宣传。写作者尤其注意自己的感情与内在动机,这是文章流传的第一要素。

    好文字大概可以分为四类:1)言简意赅、文字精妙、修辞优美,例如古诗词;2)言而有道、坚持文以载道,为世所用,例如鲁迅的杂文;3)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句有理,例如一般的议论文;4)言之凿凿、思路清晰,证据确凿,例如时事评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在写文章,做到第一很难、第二也颇为不易,能做的第三、第四已经非常了不起。

    清晰篇

    写得好,思考必然清晰,但思考清晰,写作未必好,这就是写作为什么这么难。

    如果重要的词语无法清晰说明,尽量不要发明词汇,尝试重新定义。人类流传的模因已足够使用,好好利用就行,否则自己创造还要负责流传,多累呀。

    言语复杂并不代表思想复杂,只代表他还没想好就已经写下来,思想乱如麻而已。

    掌握更多清晰的词条与精确的概念,不仅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更可避开谬误,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你认识更高层次的人(相信我,费大力气搞清楚概念的人真不多,只有极少数),这批人会让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遇到不懂的概念,尝试用以下三个的问题,即 1)这个概念最科学权威的解释是什么?2)这个概念的对立面是什么?3)其他领域是如何解释个概念的?自己搞清楚之后,自己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再把这个概念教给别人,别人如果不懂,那一定是你不够懂。解释与传授这个过程会很慢,但这是你累积精确概念的不二法门,以后当你再接触同类知识,就会触类旁通。慢,是为了更快。

    简洁篇

    喜欢使用复杂词汇的人,往往是那些自己也搞不懂的人,自己搞不懂,便无法用简单的词语说明白,只能继续使用复杂的词汇一概而过。在现在,这些人往往是三流创业者,满嘴的模式、口号、概念、新词……如果你尝试以上三个关于概念问题去问他,如果说不明白,你就可以姑且伸伸脚了。

    写作尽量少用复杂词汇,即使用了,也必须以真诚为出发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读者。所谓「修辞立其诚」,字如人,诚为先。

    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文章就精雕细琢,简洁清晰,不说废话,不故作高深,直接明了,让读者轻松明白,而不是敷衍了事,自顾自地说话,没有逻辑,没有故事,让读者难以捉摸。

    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怎么才算是口才好?用显浅的道理能将深奥的道理说明白就算口才好;怎么才算是聪明?能用简单的语言将难懂的问题解释清楚就算聪明。

    文章以文气为主,文气有清浊之分,不分强弱,就好像音乐一样,不分曲调高低,只问乐声是否纯净。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格感觉》作者:[美]史蒂芬·平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k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