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在路上的诗与远方

在路上的诗与远方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8-20 06:24 被阅读0次

近日,在“视频号”上刷到一个内容中视频,作者叫“北方老赵”。

赵何许人也?只知道是宁夏固原人,56岁,男性。去百度了解,有一些他的负面信息。不过,不足为信,也不是我所关心的。重要的是视频内容本身有一定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据老赵自驾游视频上标的日期看,显示是近期七八月。发布的作品应该很多,但是什么时候开始自驾游,出发始于哪?并不清楚。发布在视频号上的作品应是部分,我看的也是部分,恰好是我近期关注的西北几个省,一条主要路线国道219上的经历体验。二是语言表达上,可以看出赵能说会说。普通话不错。从他侃侃而谈看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对视频内容表示欣赏,主要也是一个对外了解的途径。

其中有这样一些内容。

其一,奔驰在国道219上,因没有看到路面上的V字大坑,车速过快,车子一下子跳了起来,致受损,不能行驶。而高反比较厉害,即使吸着氧气,呼吸也感到困难。当时,老赵觉得这回小命要撂在这了。做了最坏的打算,写遗嘱,截屏密码给亲人。幸好遇到“天路救援”,把他拉到最近兵站,救了他。第二天将车拖到喀什修理,并且与救援人员成了朋友。

梳理这件事的信息:1.高反。我认同赵的说法。有的人能适应高海拨环境,不高反,譬如救援人员。有的人,像赵自己,即使到过高海拨地区多次,仍然高反。而有的人只适合在高海拨环境生存生活,到了低海拨反而不适应。说明,人与人是不同的,高反因人而异。并不是说,你自认为身体健壮就不高反,就无所谓。要高反,一样高反,不论你是谁。高反可不可怕?这要看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像我乘火车去拉萨,两次都高反,高反后,第二天就正常了。但是,如果是出现在“无人区”的路上,像老赵一个人自驾在219上,车子抛锚,呼吸困难,如果没有遇上救援人员,后果则难预料。凭自己认为可以撑下去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死掉了自己都不知道。我第一次到拉萨的当天晚上,在酒店头疼呼吸不畅不能入睡,因为一个人,害怕意外,我不得不去医院吸氧,吸了氧就好了,回来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以此可以去想老赵那时的心情是怎样。在自然面前,不可盲目自信,要有敬畏之心。

老赵因此感慨,人都说318此生必驾,实际上,219更具有挑战性。拿成都到拉萨的318段与阿里到新疆的219段来相比,是入门与正课的区别。

顺便了解了一下国道219。旧219即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的公路,全长2140公里,是连接西藏与新疆的主要运输线,同时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平均海拔近5000米。新219,是在原有基础上,向两边延伸。起点是新疆喀纳斯,终点广西东兴,全程10860公里。

2.在任何情况下,具备文化的可造性。没有文化,对地理气候名胜古迹等等都不了解的话,到了实地,看到的不过是荒山野岭,谈不上认识。只有你真正懂得其中的奥妙,来龙去脉,一草一木都是有情的,就算是荒漠也有它的来去。譬如你做内容,不具备一些知识,作品一定是空洞的。也好比写作,作者不具备一定涵养,大抵是写不出什么有内容的文章。

其二,关于叶城,尼泊尔。有一期视频发的是在叶城休整。叶城街巷的整洁,天黑得晚。青年男女长得都很帅。有很多美食。令人着迷的异域风情。

我因此也想去叶城看看。如果环骑成行,叶城便是新增的一个点。况且,叶城在环骑路线阿里到喀什路段上,并不绕,离喀什不远。

有一期拍在尼泊尔。参观当地的一个有五六百年历史的性庙。那个当地导游,汉语说得非常好。不管你有什么问题,想去哪里,他就来一句:我来安排。说这话的口吻,感觉诙谐,让我发笑。

其三,在318与一位徒步的中年男人聊天。男人46岁,比赵还小十来岁,看上去比赵要显老。俩人同样在路上,但方式状态有很大不同。男人走了一些城市后,带的二万块早花完了。为了继续走下去,到达拉萨,自称有粉丝、朋友借给他钱。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剩饭,很久没有洗过澡,身上棉衣脏兮兮。吃得差,休息不好,身体和心里都受着一种摧残。家里的妻子孩子也不顾。说什么男人要做一番事,岂受家庭的牵绊。举吕后助刘邦,刘备逃难不顾妻小的例子。在男人看来,徒步到拉萨是在干一件大事情。男人的大话,让我想到流浪沈巍,这个沈巍说起话来显得是真有见识。而这位男人所说不能让人信服,空洞牵强,让人感到可怜。置家庭于不顾,在我看来,确实不适合去远方。这就是流浪,像他身边的几条狗一样。流浪,是没有目的的,四海为家。走到哪算哪,累了,没有选择的,随地一窝,环境之恶劣,危险无时不在,说不定哪天就横尸野外。如此流浪,是对人对己的不负责任,体验质量从何谈起?

老赵的状态则有所不同。开车自驾。吃饭店住宾馆。在路上做自媒体还可赚钱,除养路外,还有盈余。精神世界层次不同。对于为什么在路上的出发初衷也是不同的。

其四,关于怒江大桥,一个有故事的厕所。在这之前,也刷到过。或许是因为赵的视频质量完整性强,理解印象更深。

为什么车辆经过怒江大桥,司机都会鸣笛?视频中,赵指着江中一孤零零矗立的桥墩介绍说,原来当时修桥时有一位战士掉入桥墩浇筑洞中,便牺牲在里面。赵拍视频的哽咽,桥上过往车辆摆放的“祭品”,一时也触动了我,不由湿了眼睛。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要到怒江大桥上去看一看!我们致敬的不仅是一位修桥战士的生命,也在于我们对同类的关切,说到底,是一种兔死狐悲的情感。

一个有故事的厕所,说的是一对年轻情侣骑行219,在这个厕所露营,被狼吃掉了的事情。说明路上的荒芜凶险,也为年轻人的无畏无知感到惋惜。

路上的诗与远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论是老赵,还是徒步男子,踏出那一步,走在路上,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迎接挑战,面对危险,乃至考虑到生死。一边欣赏景色,一边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我觉得安全健康很重要。路上的吃苦冒险,不可以拿性命作为筹码。像徒步男人,或许他自己不觉得有多狼狈,以为是在做一件神圣的事,带着信仰去拉萨朝拜。然而,风餐露宿日子久了,是对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影响在路上感受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我认为是钱。看得出,老赵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八千多无人机飞丢了,买六七千的苹果手机,自驾油钱也不是个小数目,219状况拖车修车都需要钱。他做自媒体能成全这些开销,这当然好。如果不会做自媒体,想达到这样的一种体验状态,必须有钱作保障。

所以,钱是上路的一大障碍,至于危险还在其次。意思是,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消除危险的保障。

老赵在路上的方式状态,还是不错的。有一点,做视频很花时间,剪一个视频五六个小时,这似乎是有目的性的旅行。与我自由随心在路上的想法仍有差别。不过,做视频或许不影响旅行体验。再说,我也是需要写作的,写作也费时间。 写作与视频,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视频拍得好,文章写得好,都需要一定技能。

在路上的意义?

对于徒步男人,朝拜拉萨,是他的信仰,是他想做的一件事,于他很重要。至于家庭的反对,不能照顾家庭,都不能阻碍他想做这一件事情。

在我看来,徒步318朝圣拉萨,挑战性和内容性都不是很高。所以,没有很大意义。

对于老赵,他想了一下,笑着说,好玩嘛。就是玩的心态,对外界的好奇,对自由的追求。后半生在路上,这是一种生活生命的选择。

我所希望的是有一定基础支持的在路上,而不是酷逼在路上。像徒步男人吃那么差,那样不顾卫生,叫我一天也受不了。

这就有点两难。一方面经济支持不容易获得,穷游又受不了苦,因此,在路上的都是勇敢的人。

还有一点,出发初衷是什么?前提是需要一种适合的环境,像徒步男人置家庭于不顾的做法,我表示难以支持。除非,家庭条件好,没有顾虑,然后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关文章

  • 诗与远方,在路上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记张家界、凤凰古城之行。这里并没有攻略,我们自己都没做攻略,只是工作之余出去走...

  • 诗与远方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 方向

    我在远方,诗和酒在路上。

  • 诗在远方,我在路上

    今日一小酌 如沐春风 胜似人间三月 忆回首,叹古昔 李白之诗,清照之词 仿佛就在一生之间 感叹美景 更感叹命运 一...

  • 诗在远方,我在路上

    已到 阳春三月的时节了,可料峭的春寒依然凛冽的提醒着我们:冬天才刚刚过去,万不可贪暖脱了冬装。正如那响亮的...

  • 在路上

    在路上…… 这个词往往伴随着诗与远方,也许生活的无奈和苦难就是货车司机的诗与远方——另一种看不懂的文字表现形式。司...

  • 水塘随笔

    很多人一直说,要去寻找诗与远方。其实,诗与远方不是只有在路上,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从心底往上的恬静。每一秒都...

  • 水塘随笔

    很多人一直说,要去寻找诗与远方。其实,诗与远方不是只有在路上,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从心底往上的恬静。每一秒都...

  • 四月|一梦三行5|孤独在春天花开

    文/云端一梦 孤独在春天开花我是花的种子种在去往诗与远方的路上

  • 诗---心在远方,梦在路上

    一个背包,一个相机 一张单程票,一份好心情 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流转的时光里,遇见真实的自己 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路上的诗与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ks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