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爆破”是一种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通常是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捣乱者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入侵者”也被称为“爆破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06196/0d0d3d3ff9fc047d.jpg)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们购买“爆破”服务的原因,以预防和制止恶性事件再次发生。
1、关注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青少年渴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伴的爱与关注。学习好需要不断努力,特长多需要提升技能,“变坏”似乎是最便捷快速获得别人关注的方式。当孩子尝到了变坏的“甜头”,寻求关注的需求通过变坏得到了满足,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模式,孩子可能会真的成为坏孩子。
2、成就感
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某件事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愉快或成功,即愿望和现实达到平衡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这也是一种人有能力掌控对自己的生活、学业或工作的表现。
青少年正在接受中学的教育,学业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在学业上受挫。人需要成就感来体现自我价值,有价值感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当孩子无法从学业上获得所需要的成就感时,可能会通过破坏课堂秩序、攻击老师等方式,从另一个层面重新获得掌控感,认为“我是有能力的”。这是通过不健康的方式重新获得成就感,是需要引导调整的。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主题了,这是一种对外在控制的抗拒。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期,他们不再安静的顺从,想要挑战权威,想要彰显自己的力量。破坏课堂秩序代表着突破自我,是一件“英勇的”事迹。并且,青少年还会有“别人都没办法做到,但是我做到了”的优越感,甚至能够获得团体的“崇拜”。
4、宣泄情绪
青少年每天过着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巨大的学业压力、父母老师期待、同辈的比较心理充斥他们的内心,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当他们没有掌握合适的宣泄情绪的办法,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人会本能的开始逃避,出现厌学逃学的行为,并通过暴力、攻击等不恰当的行为缓解自己的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06196/c849b408ca498523.jpg)
所以,父母和老师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耐心倾听,听到孩子的需要,并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
“网课爆破组”应运而生,即使是听到了,看到了孩子的需求,但他们通过不健康的方式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和老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需要,重新掌握主动权,不给“网课爆破组”钻空子的机会。
要合理而正确地引导孩子,并非教育、要求孩子。所谓“风越强,浪越大”,严厉的教育与要求只会激发孩子更强的反抗心,会适得其反。引导,是要为孩子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合适的解决办法,不让孩子在迷失方向时受坏人的蛊惑误入歧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