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父母的最常见的一个疑心病就是你看,我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将来会不会也变得怎么怎么样啊,哎呀,那多槽糕啊,不得了啊!
比方说: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标签词专注力不够,一细问为什么呢;家人讲到说我家小朋友玩玩具啊,玩不到一分钟就跑去玩别的呀。我呢看书还有听早教老师说他这个年龄段至少可以有三分钟,而且我们隔壁朋友小王家的小孩可以一动不动的坐个5分钟啊;我们家的这样一比太有差距啦,我该怎么办啊?我该怎么做呢,能让他注意力更集中 ,玩一个玩具时间至少大于一分钟啊?这样下去他以后读书怎么办,老师上课他在下面会开小差的,成绩肯定不会好的。来我们看下这个孩子,他才刚刚一岁。家人对他的操心已经从了婴幼儿期跳跃至了儿童期啦。
再比方说我家孩子两岁,现在一不顺心就跟我发脾气,哼,这么小就跟我反着干啦,这么大了以后我说话还会有分量吗?哎,这情绪控制该怎么训练啊。
我们需要知道人都是成长变化的,孩子更该是如此。
认识发展的时间轴
看一个孩子的成长,你不能光盯着某一点。一岁时注意力不好,天哪,这个孩子将来肯定注意力不好,学习要完蛋。两岁的孩子发脾气,这个孩子肯定将来脾气爆,不受管教。对于你而言你就只看着眼前的这一件事。
那么我邀请你把这份焦虑的事情放到发展的这条时间长轴里面,那又会怎么样呢。发展的时间轴是什么?婴儿期,学步儿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和儿童晚期,以及青少年期。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成长这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孩子自己个体本身也不单单只是接受他人意见的这么一个承载体,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具有自由思想的、也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随着经验的增多,变化也就逐渐产生了。成长就是各方面产生变化的过程。
在此事上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了解认识到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阶段他都有什么特性。当然不要忘了去创造一个温暖的大环境,支持她们健康地持续的发展,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发展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不断变化
有些父母常常有雪崩式的恐惧。就是,你觉得孩子现在有什么什么问题,肯定将来就怎么样怎样!这种恐惧根本就没有道理。不要忘记了,孩子是不断发展的。
孩子现在的样子不等于未来他也将是这样。就简单的吃饭问题,孩子刚开始吃的很少,还样样挑食,做为家长你可能就会担心,可就只要他身高发育水平稳定的话,你的纠结很有可能是多余的。每个人的胃口大小都不一样,不要去强求。
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二宝家庭,可能更多的父母们明白了二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实际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做父母造成的,我们的过去会让滋养我们,我们的格局变得更大,对一切的事情看的更淡。大家养孩子都有过被别人批评的经历。特别是新妈妈,面对那个小小的生命,你的责任很重大,这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所以当你听到别人试图把所谓正确的育儿方式告诉你时,此时你大可一笑置之,就说,咱们的孩子不一样。先把自己的内疚感,焦虑感放下。我们给予孩子的是爱,陪伴这些正面的东西,自己放下了,淡定了,那么一些所谓的问题也将随风而去。如果我们太在意这么一件事,去强迫他们按照我们心中的标准来执行,孩子可能真的会“误入歧途”。
发展充满了多样性
发展不是一条直线。人生的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人的发展永远有许多的未知的可能性。
举例说如果2个同样内向的孩子,可是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还有周边亲近的教育者们他们的态度不一样,一个是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引导;一个是在严厉不友善的环境下长大,那么这两个孩子能一样吗?所以考虑到发展的多样性,我们更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发展的环境和背景。每个人发展的背景都是独特的自身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
当我们知道了发展的多样性后,就该避免去给孩子贴个标签: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你现在不纠正,将来一定会吃亏的。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他们会走什么样的路是我们不能预期的。
从来都没有一锤定音,早期是什么样,将来一定会怎么样,这个谬论不该再影响我们理解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父母和孩子的互动都是你们的私人定制。
当你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放下自己当下的焦虑,冷静一下,先不忙着想解决方法,而是可以观察一下,把孩子的行为写下来,当然也需要记录下父母对此的应对,再看看孩子对父母做出反应的态度,记录下这些互动状态过程,或许答案就呼之欲出啦,你也可以发现该怎么样,才是对你的孩子最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