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就感觉自己文集太多,各种在更的、停更的、完结的系列,还有一堆单独的文章混在一起,不方便大家阅读和关注。
我平时也不怎么用简书的编辑器,一般都是用 Obsidian,这个软件我也多次推荐过,全平台支持,绝大部分功能免费,支持完整的 Markdown 语法,支持双向链接,买会员或者使用插件可以实现多端同步。
我目前整个知识库都是用这个软件,自然简书发的大部分文章也是在这里写好然后复制粘贴的,除非是很紧急的文会直接在简书编辑器写,比如之前被攻击的公告。
其实公告也打算利用 Obsidian 的模板功能尽可能减少输入量,我的一个特点是遇到突发情况会手抖,当时真的是各种慌,文案都不知道怎么写。
多端同步目前用的是 remotely-save 这个插件,目前有电脑、平板、手机三台设备,云端用的是阿里云 OSS,也是我使用很多的服务,我们服务器备份也是存储在 OSS 上的。
软件是本地优先的,我的数据也肯定会留多个副本,所以万一,我是说万一家里着火了我可以抓起手机直接跑,不会丢失任何文章。
当然我也可以啥都不拿,后续登录 BitWarden 拿到存储库的密钥,把备份下载回来,不过这个就有点麻烦了,我得先恢复对 GitHub 的访问权限,重置两步验证,然后 GitHub OAuth 登录我们的虚拟内网软件 Tailscale,对新设备重新授权连接服务器,然后才能登录上去。
扯远了,其实主要问题是简书的文章和 Obsidian 不能无缝同步,存在一些文章是用 Obsidian 之前写的,还有紧急情况直接用简书编辑器写,后续忘记存的,简书的文集和 Obsidian 文件夹也存在很多不一致。
所以刚才借着这个机会也重新梳理了 Obsidian 里创作相关的目录,确保自己写的东西有备份,虽然我对简书的未来还是比较放心的(如果广告少点我更放心),但永远不要相信云服务,这一点我有过教训。
整理完的简书文集列表是这样的:
清楚很多了,虽然随笔里还是有很多没分类的文章。
修改文章的文集一定要在电脑上操作,只需要把文章拖动到对应文集上即可移动,手机端需要进入文章编辑页面 - 齿轮图标 - 文集设置- 选择文集 - 发布更新,步骤很多而且会消耗文章更新次数,对于想一次性移动很多文章的简友很不友好。
另外还改了一些旧文的标题,都统一成「分类 | 标题」的样式,因为修改的文章太多,达到了会员每天修改文章数 20 篇的上限,所以有些还要明天才能更新。
另外在随笔里关于 JRT / JKIt 的文章也没有完全移动到对应的文集内。
Obsidian 这边也做了一些调整,把没有存进来的文章复制粘贴,里面的图片还是简书外链,准备之后写个小脚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把图片都存回本地,其中也有之前折腾图床时留下的一些外链,都下载回来之后图床的 Bucket 也准备删掉,毕竟简书会在上传文章的时候把图片都传到自家图床,一个公共读的 OSS 留着也有被刷流量的风险。
Obsidian 整理完大概是这样:
无视我顶层文件夹的命名,那个后期还要调整。
能明显看出来目录结构和简书文集一一对应,随笔目前是放在创作文件夹的根目录,这么多东西散着也许能激发自己整理的欲望。
简书不支持文集内的二级分类,但 Obsidian 是支持的,所以对于一些包含多个文章系列的文件夹我也做了细分。
至于为什么 Obsidian 里的标题和文章标题有差异,因为 Obsidian 会把每条笔记保存成 .md
文件,标题和文件名是一一对应的,文件系统不允许 | 这类字符作为文件名,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简单来说这个字符在系统命令里是有特殊含义的(管道)。
另外我还发现简书电脑网页端的文章移动貌似会在回收站内创建文章的副本,没准是把老文章删掉重建,复制原有的历史记录?如果真是这样设计那也只能解释成历史遗留问题了。
把文章存入 Obsidian 之后就可以做全文搜索了,最近看有简友反馈说平台内的文章搜索有点问题,试了一下发现确实。
看之前的文章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些东西我自己都不记得曾经写过,当然大多数都是比较幼稚的内容,现在看起来有些根本就是错误的,但我也不打算删,都是当时的回忆,另外就是文章数多点比较好看。
文章里还有些神预言,我在三年前写的文章里面就描写过和现在大语言模型非常相似的 AI,对简书社区的发展也有过一些自己的见解,后来有些实现了,有些没有。
总的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大家也可以整理下自己的文章,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