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由碎片化时间组成的碎片化时代,我们都深陷其中,这是科技的进步!我们在碎片化时代大多进行的都是碎片化时的阅读,阅读的内容来源基本上微博上的热搜、微信上的公众号、QQ上的腾讯新闻还有各种APP的头条资讯,比如头条新闻、知乎、豆瓣等等。用我自己举例子,每天都碎片化时间都是用来刷微博刷朋友圈刷豆瓣刷知乎,时间间隔也就几分钟的事,是以为怕错过什么吗?错过又如何?其实真正的大事你是不想知道也得知道,每天刷那些不过是成为了习惯。当手机成为随身携带的必备物品时,它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口袋里蹦到你手上,你时刻得拿着它,看着它,它比你任何东西都亲密!
当看手机成为一种习惯,当刷微博看微信逛淘宝追韩剧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也就习惯了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里干着各种消遣碎片化时间的事情,当你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你就会发现,自己依旧在原地踏步!你没有自己的知识系统、没有自己的阅读地图、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没有自己的目标追求、没有扩大自己的人生领域······而你的青春小鸟一样再也不会回来!你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
其实,时间是个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即使你怎样拼爹拼妈拼家底,它也不会再多给你一寸光阴。你把它用在哪,它就会在哪积累沉淀!我选择把它用在阅读上!其实我有半年多的时间几乎是很少阅读的,我每天干的事就是上课写作业刷微博微信逛淘宝,结果半年后我异常烦躁、惶恐,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提高,消极的负面情绪总会像连环画一样一样接着来,我一边生自己的气,一边跟别人生气,一点小事都会放在心里,计较好多天。我讨厌那样的自己,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甚至都不觉得有路可以继续走!
直到放了寒假,我从图书馆一口气借了十几本书,我看书不是很挑,只挑自己感兴趣的,放假回家前,为了少拿一本书,一天看完还记满笔记,一方面是满满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我发现原来一天看一本书真的是有可能的。其实像李欣频一天都可以看四五本,我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觉得看书肯定走马观花吧!后来我也认同了她的观点,其实一本书对于我们有用的部分也就30%,最多也就60%——70%,没有必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全看完。除非是那种超级难啃的书,理解费劲,这种一般我也不看,如果被逼的那就另当别论了,当然还与个人的阅读速度有关,听说文科生比理科生看得要快些,常看书的要比不常看书的看得快些。
其实我觉得无论快慢,我们都至少给自己定一个至少一天一本书的计划,一年下来你就会比别人多看了356本书!闰年还多一本!我现在执行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手机里会有移动图书馆,因为还在学校,毕竟方便,好多书都可以直接下载电子版放到里面,小苹果有自带的ibook,我自己也会把下载好的电子书丢到里面,其次手机里也有kindleAPP,kindle页面热推的书会存起来,同时也会借来好多纸质书,所有的前提做的其实就是存货!前期实践的时候最好存一些好玩又好看自己又感兴趣的书,这样读起来比较开心,看的也会快些,最后执行看完也会对自己有信心。
我个人其实是比较讨厌网文的,所以一般我不会看网络小说,在文学这块看的作家也比较倾向于女性这块,比如三毛、张爱玲这种小子小调;因为我本身学广告,在创意这块比较喜欢李欣频、许舜英、赖声川这块;在身心灵修这块目前也就看了张德芬;在鸡汤奋斗这块有看豆瓣红人亲身经验的,有赵星、大鹏、meiya、Joy这些。
其实我现在的阅读版图还是比较窄,但是通过不同领域的书籍的穿插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生命惊喜,了解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看待事物的观点、对待事情的兴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你会解决很多事情,这些都得亲身去实践后才能感悟出来。我现在的阅读版图其实还是很小的,所以虽然现在也会感觉时间很紧张,每天依旧忙碌,近期也会有一波作业来袭,但内心很踏实!虽然依旧画不了生命蓝图,但至少找到了起点!
我知道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都没有整块时间!那就利用好你的碎片化时间,存好货,在你去厕所的时候看几页电子书、在你等人的时候看几页电子书、在你无聊的时候看会书,我就在四节政治课上看完了大鹏200页左右的书,还有别扯什么纸质书情节、不喜欢电子书之类,你要真爱看,什么都不是事儿。
一天看一本书,真的不是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