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在创办著名的桥水公司前,也曾有一段职业打工生涯,但因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一些成绩,他表现得有点狂妄自大,竟然在公司的年会上,雇了一名跳脱衣舞的美女,一边演讲一边跳舞,这次出格的行为,使他被公司解雇。现在回看他当初犯下的错误,他自己也承认“简直太愚蠢了”。我们普通且正常的人是断然不会这样去做的。
但瑞.达利欧很快便又重新振作起来,和朋友创办了著名的桥水公司,寓意为“在不同的水域之间架起的桥梁。”并且,桥水公司至今已经成立了40多年,也发展成为了投资界顶尖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瑞.达利欧也是这样,他最失败的时候,甚至公司里只剩下了他一名职员,而他也因此输掉了差不多所有的积蓄,可他的强大,却正是从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犯错中,逆境而生,并且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成就了不菲的人生,诚然,是如何对待失败,从错误中学习的反思力是他绝地反击最有利的武器。因此,这也成了他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被写入了书中。
所以,没有失败的人生,只有如何应对失败和挫折。
昨天我的状态很差,甚至一度想放弃这条路。尤其是看着朋友圈的同龄人,生活似乎都过得有滋有味,总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而对比自己,则是惨淡荒芜的人生,更让自己感觉凉凉。
我真的很差吗?真的做不成一件事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上午再次来到图书馆,与昨日不同,这次咬牙仔仔细细地读别人的文字。字里行间,在赞叹别人出色的文笔和流畅的思维时,也发现了自己缺少的正是瑞那样的反思力。这是很致命的。
简书上刚好看了一个观点,说有效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对学习这件事情,我能看清楚地观看到我的态度是如何发生转变的,到如今,这个观点,我也是深深认同。
既然要学习,就要吃苦,而能不能吃苦,很多时候不是看你有多努力,而是看你能禁得住多大的诱惑,对抗了多大的懒惰,克服了多少自身的弱点,真的把苦吃进去,还消化了。这里面最大的痛苦,是来源于思维上的盲区和惯性。
我记得那篇文章中有2个问题,这里也值得放出来,让大家都去对照一下,然后就能看到自己在是否能吃苦,是否是有效学习的问题上,是处在什么位置上的了。
这两个问题是:“你每次读完书之后有没有觉得大脑很累?”,“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永远不要在思维和认知上偷懒。瑞.达利欧深知这两点,所以他在《原则》中,他郑重地写下:要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