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9月12日 癸卯年 七月廿八 星期二
备注:Day664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黄帝内经---灵枢·通天》之《第三章 人的健康,离不开时空的能量》
作者:徐文兵、梁冬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名言佳句:“不离于五,人亦应之。”
既然你说人跟天是相应的,生气是通天的,虽然这个东西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我们也要唤起内心的那种感,然后去感应它。
内容:人的基本区别是“口弗能遍明也”,如果他是真人或至人,那你不需要说,他就明白;如果他是圣人或贤人,他的能量级别就比真人低一点儿。
外国人做饭就是看着菜谱,对应地把各种东西按照顺序放进去,然后就做出来了。
中国人有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对事情的把握是无法用粗鄙的语言表达的,因此只能模糊地说。
外国人做饭跟中国人做饭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加盐少许”。外国人总说中国人太模糊了,说不清到底加了多少。如果你的内心丰富的话,就会理解。
中医是貌似人精确,西方科学是貌似精确的模糊。
西方的量化、标准化,其实是一种很数据化的方式,但它回避了人的模糊性。
为什么说中医是貌似模糊的精确?因为影响盐的参数太多,比如,你用的是海盐还是井盐;你做饭的那天,是热还是冷,是晴天还是多去;吃饭人是民工还是文人雅士......所有这些参数,都会影响你给盐的剂量。
大数据思维比原来浅薄、粗鄙的思维有进步,但它还是赶不上人的那种感。
道家跟其他学问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它比数据更能准确地反映自己,而且这个问题早就被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解决了。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他相信数据,不相信自己。
很多人都相信生化指标,比如影像的成像、X片。但有一种情况是,检查结果表明你没事,你却觉得自己很难受。
即便很多指标不正常,他也活得很好。这种活得很好是一种自我感觉,而生化检查只是一堆指标。
吃饭的人能吃出做饭的人的用心,这是道家或中国古人做饭、吃饭的方法。
大夫没成才的一个标志,就是心里没有象,他在赌。
一个大夫成才的标志就是“心能备而行之乎”,他在心中形成了一个健康人的象,任何人找他看病,他能马上用这个象对照这个病人,再说病人哪里不对。
如果你的心里没有准备就去做事,这是行不通的。
相信是现在很多人最难做到的一件事。很多人说自己不相信,其实这属于好的情况,因为我还有可能说服你,最怕的是疑。
疑和不相信是两码事,我们称不相信为阳虚,疑为阴实,这是什么意思?比如你遇到了徐大夫,你不大相信徐大夫能治好病,这是不相信;疑就是你认为徐大夫想蒙你的钱。
疑的人更不容易被治好,因为你先得把他的疑去掉,变成半信半疑,然后把半信半疑变成不相信,最后再把不相信变成相信。
王朔说过,有一天,他在三元桥上走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风吹过,后来他写东西就不对了。这叫“心能备而行之乎”,第一种情况是种子,第二种情况就像收音机一样,当你把它调成合适的频段,它就会播放,可能是你前世的记忆,也可能就是飘在时空中的某个频段的东西。
相信祈祷的力量,其实就是在构建并且强化心中的象。
启示:关于做菜,想想日常的确是按照类似模糊的概念来掌握调料的用量,只是现在愈来越少用到更多的调料。无论是看菜谱和视频做饭都没有当下就有的食材作出适合自己的饭菜。把每一顿饭吃好其实是顶顶重要的一件事。“郑人买履”意在告诉人们不可死搬硬套,生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我们能做的唯有跟随它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相信”和“疑”,我感觉对笃信自己会遇到美好一样,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只管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每日悉心浇灌,不时给予阳光,定会有所看见。
关于灵感,看到讲王朔的故事,的确是有这样的时刻,有时候感觉要写下的东西太多了,多到在脑袋中装不下,写东西从不写大纲,一切都在心中。虽然有时也会有腹稿,但大部分是跟着当时的感觉写下去。
吸引力法则对于不相信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但有时思维方式常用疑虑代替相信的人可能心理负重要更重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