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人生之路》。优由于去的时候,图书馆快关门了,于是匆匆拿了这本书走了。
这本书是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发展轨迹和中国百姓百年生活的巨变,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必将激励着后代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与世代繁荣而努力。
这本书是由文献良写的。
【作者简介】
文献良 四川西充人。教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专家,教授级社会学注册咨询师。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所长等职。
在国内人口、青年、妇女和婚姻家庭等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声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在四川电台、电视台和国内报刊做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咨询。
从小随父学诗,一生以诗歌为业余兴趣,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报刊发表诗作。出版有《人口社会学概论》《婚姻家庭社会学》《恋爱论》《乡村发展与青年》《成长的烦恼》《女性成才之路》《爱恋五千年》等二十多部著作,《人生之路》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主要写了文献良一生的经历,文献良的一生可谓是历尽坎坷。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好在,他一直保持初心,执着的坚持着。最后,成了一名社会学家。
纵观文献良的一生,是中国20世纪的人的缩影。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而被耽误;又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选择和努力而再次改变命运。
文献良一生做过很多的工作,中学教师、政府临时工、社会学家……但做得最长的还是中学教师和社会学家 文献良的为师之道,给我很受启发。
他说:“为人师者,对学生负责,要替学生着想。”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把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对学生严慈相济,教育有方。最后学生成才后,依旧记得他。他觉得他实现了做老师的价值。
不仅是做老师,做其他的事情,他也同样认真谨慎。在做社会学家时,从中学教师转行到研究员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他顶着各种压力克服了下来。最后终成一位出色的社会学家。
从文献良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人要能屈能伸,要学会因时而变,还要学会做自己。但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度,知道底线。
他在写作上的经验,对我来说很是受用。他说:“写作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大众的需求去写。”这难道不是和我们今天的新媒体文差不多的吗?
我们写新媒体文,不也是这样吗?要写出有价值的内容,就不仅仅要我手写我心。还要迎合大众的需要。
《人生之路》这本书介绍了文献良的成长路,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走向,让自己走得更好。有更可期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