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罪与罚》的夏日印象

《罪与罚》的夏日印象

作者: 朴路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11:31 被阅读0次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读完这本书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和幻灭感。

    贫穷、混乱、肮脏、罪恶、神经质、淫乱、心理变态、双重人格、激烈的矛盾冲突、分裂充斥在字里行间。人性中的复杂、混乱、幽暗让整本书都格外的压抑和沉重。

    在荒谬的“超人”思想的怂恿下,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证明自己是个“非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用斧头砍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女儿撞见这一切的莉扎薇塔。在杀人之后,自己又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他深受良心的折磨,这次谋杀彻底扼杀了他的情感,使他脱离了人性的东西。罹患热病、精神崩溃、人格分裂、深受内心道德的折磨。

    这本书的背景是19世纪的欧洲。陀思妥耶夫斯基身处的19世纪是一个没落的时代。“欧洲的没落”的到来是一场灭顶之灾。它或是充斥着杀戮和革命,或是犯罪、堕落、偷盗和一切罪恶的深渊。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人们怀疑一切定论——天生贵贱、王权、信仰。尼采一声“上帝死了”,宣告理性时代的终结。人类从上帝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的同时却陷入了虚无之中。

    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沙皇专制残暴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社会底层的人民穷苦、悲怜、矛盾、分裂、走投无路,在病态的社会里人性堕落、毁灭以及精神错乱、分裂。

    贫穷不是罪恶,但是一无所有、走头无路的赤贫就是一种罪恶。

    导致社会底层人民悲剧命运、践踏他们人性的自尊和心灵、将他们一步步推向罪恶的深渊的正是那露骨的贫穷。

    拉斯科尔尼科夫原本是彼得堡一所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依靠母亲和妹妹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的接济读书,住在贫民区五层楼的斗士里。后来由于贫穷而中途退学,因为拖欠房租被房东不断催租,甚至停止供给他伙食。妹妹在地主斯维德里盖洛夫家里做家教的时候受起侮辱而辞职,为了家人的生活而选择牺牲自己和彼得·彼得罗维奇结婚。

    马尔梅拉多夫本是一个九等文官,因为裁减编制而失业。面对一大家子需要养活的妻子儿女他却束手无策、自甘堕落、终日酗酒。心底善良、温和驯顺、逆来顺受的大女儿索尼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出卖了自己的肉体。这更令马尔梅拉多夫羞愧难当,在绝望的贫穷面前,他放弃了关于人性和心灵的一切,像《小王子》中那个因羞愧喝酒而选择喝酒来忘记羞愧的人一样,终日买醉。最后,在一次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死于马车之下。

    人性善恶交织,用暴力来反抗压迫不过是一场自我毁灭。

    在书中,拉斯克斯尼科夫具有双重人格。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同情马尔梅拉多夫的不幸遭遇,在自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母亲寄来的钱全数捐给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为其丈夫置办后事。在索尼娅遭受彼得罗维奇的诬陷的时候挺身而出,伸张正义。

    但他同时又性格阴郁、不爱交际、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在他的理论中,人被分为“非凡的人”和普罗大众。非凡的人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有权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牺牲他人的生命。在他看来,做一件坏事牺牲一个人来换取更多人的好处是正当的、必要的、可以被原谅的。并且,为了验证自己思想的正确而去杀人。

    而最终,他发现,自己杀死的并不是老太婆,而是他自己。

    在病态、残酷的现实面前。书中的每个人,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是不堪、分裂、善恶冲突、罪恶的。

    无论是被压迫蹂躏的马尔梅拉多夫,荒淫无耻、自私自利的斯维德里盖洛夫,虚荣、幼稚、脆弱的卡捷琳娜,还是全书美好的化身索尼娅。他们要么在不幸的现实面前自甘堕落、自我放逐、自我毁灭,要么作为施暴者,践踏和侮辱他人的生命。

    在苦难中忏悔,人性的救赎之路。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人物心灵的平衡点是基督教,是上帝的信仰与救赎。全书的结构中,罪只有第一章这一小部分,大量篇幅是关于罚的。

    作者有意告诫人们,人要彻底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堕落,就必须对罪恶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罚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灵反思和徘徊的过程。因此,人要在善恶的较量中去自我受罚,从而在痛苦受难中确立自己真正正确的价值观。

    小说的最后,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索尼娅的劝说之下,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去警察局自首。最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八年,踏上了自己的救赎之路,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整部小说中出现了大量而细致的心理描写,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无病态心理的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还写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他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审问者,他自己说他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描绘人类心灵的全部深度。

    如果是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相关文章

  • 《罪与罚》的夏日印象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读完这本书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和幻灭感。 贫穷、混乱、肮脏、罪...

  • 夏日印象

    印象里,夏天是和炎热、烦躁连在一起的。其实,夏天更多的是浪漫和简洁,更多的是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 在夏日的傍...

  • 印象·夏日

    阳光炙烤着大地 马路疲惫地驮着轮子 车子悄悄避在树荫底下 丝毫没有行进时那般神气 路人躲着日头默默…行着 忽然疾驰...

  • 夏日印象

    转眼立秋了,这个过去的夏天对于大多数人似乎格外地难熬,温度之高干旱持续时间之久都大大超过了往年。然而,对于我...

  • 夏日“印象”

    大家好!我是新来电网君。。。。^_^! 随着三伏天临近,全国进入烤箱模式,今年的武汉也是如此,曾经的“火炉”仿佛一...

  • 《夏日印象》

  • 印象夏日

    孙云芝 写于2012-5-23 17:40 如火如荼的夏日,从小就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印象中夏天...

  • 夏日冰城印象

    ​告别了飞机上旁边坐着的哈尔滨大妈,我抿了抿讲到干涩的嘴唇,出了机场就找了个超市买了瓶格瓦斯。 哈尔滨人忒能聊了。...

  • 20160715 夏日印象

    简书:宽容、等候、音乐、夏日,字数不超过250字 七月过半,我却还没有放假,我一直以为,我还是一个有暑假的人。可是...

  • 杂记-夏日印象

    岁月不是杀猪刀,生活才是。 “妈妈这一次买的衣服又小了,一定是想要让我和弟弟一起穿的。”姐姐嘴里嘟哝着,顺脚便把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罪与罚》的夏日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rv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