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转了一个视频到幸福山微信群里。
视频里的孩子给爸爸打电话,她向爸爸哭诉,每天都在赶时间,回家吃完饭洗完澡洗完衣服写作业,弄完都十一点多了,早上五点多就要起来,否则不能六点半前到校,迟到要被罚抄,可自己实在是太想睡了,上早自习都在打瞌睡。
这位妈妈感慨,孩子实在是太辛苦了。
除了和这位妈妈一样的感慨,我心里暗暗给这位爸爸的倾听点赞。听到孩子的哭泣,他说:怎么了?说慢点说慢点,跟爸爸慢慢说,别急。然后,就一直听,没有打断孩子的话。
这位爸爸后面与孩子怎么交流的,我们无法猜测。我想,爸爸一定是心疼孩子的。我与各位妈妈也在群里讨论了这个问题。
一位妈妈说:爸爸可以教孩子,衣服可以攒着一周丢洗衣机里洗一次,洗澡可以两三天洗一次,别自己累自己。
我有不同的想法,初三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想到节约时间的方法。如果这时候爸爸这么“教”孩子,就是给孩子提建议。这种“教”,并不能真正帮到孩子。我们说听话听音,孩子的哭诉,讲述的是自己时间不够用,睡不够,但是,这些都只是表象。时间紧张,她还能打电话给爸爸哭诉,可见,她多么想倾诉,想有人理解,想得到家人的支持。孩子真实的感受,恐怕是太累压力太大。
我女儿小升初考试那几天,正好是我要去外地学习的日子。我问孩子,妈妈不在,你自己去考试可以吗?爸爸在家陪着你。孩子说,也行,只是如果你在家的话,我会更心安一些。听了孩子的话,我便请了假,没有去外地上课,在家陪她,给她做些她爱吃的。
视频中孩子的爸爸,或许有自己的难处,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但若是急于教,急于解决问题,急于给建议,也并不能真正帮到孩子。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压力,理解孩子的累,理解孩子想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给孩子以助力。
另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她说,以前自己总爱给孩子所谓的建设性意见,但孩子就是不接受。后来学了倾听和共情,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才真正做到了有效陪伴。现在孩子已经去外地读书,感觉真正看到自己的学习开花结果。真是羡慕这位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