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五月丙戌,西平忠成公张骏薨。官属上世子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赦其境内。尊嫡母严氏为大王太后,母马氏为王太后。
赵中黄门严生恶尚书朱轨,会久雨,生谮轨不修道路,又谤讪朝政,赵王虎囚之。
蒲洪谏曰:“陛下既有襄国、邺宫,又修长安、洛阳宫殿,将以何用?作猎车千乘,环数千里以养禽兽,夺人妻女十余万口以实后宫,圣帝明王之所为,固若是乎?今又以道路不修,欲杀尚书。陛下德政不修,天降淫雨,七旬乃霁。霁方二日,虽有鬼兵百万,亦未能去道路之涂潦,而况人乎!政刑如此,其如四海何,其如后代何!愿止作徒,罢苑囿,出宫女,赦朱轨,以副众望。”
虎虽不悦,亦不之罪,为之罢长安、洛阳作徒,而竟诛朱轨。又立私论朝政之法,听吏告其君,奴告其主。公卿以下,朝觐以目相顾,不敢复相过从谈语。
赵将军王擢击张重华,袭武街,执护军曹权、胡宣,徙七千余户于雍州。
凉州刺史麻秋、将军孙伏都攻金城,太守张冲请降,凉州震恐。
重华悉发境内兵,使征南将军裴恒将之以御赵。恒壁于广武,久而不战。
凉州司马张耽言于重华曰:“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夫韩信之举,非旧德也。盖明主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兼资文武,可用以御赵。”
重华召艾,问以方略。艾愿请兵七千人,必破赵以报。重华拜艾中坚将军,给步骑五千,使击秋。艾引兵出振武,夜有二枭鸣于牙中,艾曰:“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也。”进与赵战,大破之,斩首五千级。重华封艾为福禄伯。
麻秋之克金城也,县令敦煌车济不降,伏剑而死。秋又攻大夏,护军梁式执太守宋晏,以城应秋。秋遣晏以书诱致宛戍都尉敦煌宋矩,矩曰:“为人臣,功既不成,唯有死节耳。”先杀妻子而后自刎。秋曰:“皆义士也。”收而葬之。
冬,汉太保李奕自晋寿举兵反,蜀人多从之,众至数万。汉主势登城拒战,奕单骑突门,门者射而杀之,其众皆溃。势大赦境内,改元嘉宁。
势骄淫,不恤国事,多居禁中,罕接公卿,疏忌旧臣,信任左右,谗谄并进,刑罚苛滥,由是中外离心。蜀土先无獠,至是始从山出,自巴西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十余万落,不可禁制,大为民患。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
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将佐皆以为不可。
江夏相袁乔劝之曰:“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蜀地富饶,户口繁庶,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国家之大利也。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似是而非。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
温从之。乔,瓌之子也。
十一月辛未,温帅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无忌伐汉,拜表即行;委安西长史范汪以留事,加抚都督梁州之四郡诸军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
朝廷以蜀道险远,温众少而深入,皆以为忧,惟刘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惔曰:“以博知之。温,善博者也,不必得则不为。但恐克蜀之后,温终专制朝廷耳。”
三年(丁未,公元347年)
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碕渡向犍为。
三月,温至彭模。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羸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楚,抚之子也。
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走归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迎诣温降。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
势悉众出战于成都之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
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自称“略阳李势叩头死罪”,寻舆榇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榇,送势及宗室十余人于建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
【原文华译】
1 夏,四月初一,日食。
2 五月二十三日,西平忠成公张骏薨逝。官属拥立世子张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在境内发布赦令,尊嫡母严氏为大王太后,生母马氏为王太后。
3 后赵中黄门严生厌恶尚书朱轨,正巧久雨不停,严生诬告朱轨不修道路,又诽谤朝政,后赵王石虎囚禁朱轨。
蒲洪进谏说:“陛下既有襄国、邺城宫殿,又修长安、洛阳宫殿,修来有什么用?又制造猎车千乘,环绕数千里以养禽兽,夺人妻女十万多口以充实后宫,圣帝明王的所为,难道是这样吗?如今又以道路不修,要杀尚书。陛下德政不修,天降淫雨,七十天才放晴。天晴刚刚两天,就算有鬼兵百万,也不能把道路上的泥泞全部清除,更何况是人!政治刑法如此,天下怎么办!后代怎么办!希望陛下停止徭役,撤销苑囿,放出宫女,赦免朱轨,以满足众人的期望。”
石虎虽不悦,也不怪罪蒲洪,因为他的话,停止了长安、洛阳工程,但还是诛杀了朱轨。又立私论朝政之法,鼓励下级告发上级,奴仆告发主人。于是公卿以下,朝觐都只以目视打招呼,不再相互来往谈话。
4 后赵将军王擢攻打张重华,袭击武街,生擒护军曹权、胡宣,迁徙七千余户人家到雍州。
凉州刺史麻秋、将军孙伏都攻打金城,太守张冲请降,凉州震动。张重华征发境内全部兵马,派征南将军裴恒率军抵御后赵。裴恒在广武扎营,构筑防御工事,久而不战。
凉州司马张耽对张重华说:“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如今朝议推举将领,大多讲资历和关系。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并不是他之前有什么战功。因为明主用人,举无常人,只要他的才能足以胜任,则授之以大事。如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文武双全,可以用他抵御赵兵。”
张重华召见谢艾,问他御敌方略。谢艾请求拨给他士兵七千人,必破赵兵,以报效国家。张重华拜谢艾为中坚将军,给步骑兵五千人,派他攻打麻秋。谢艾引兵出振武,夜里有两只枭鸟在营门鸣叫,谢艾说:“赌博时,得枭者胜。如今枭鸟鸣叫于营中,正是克敌制胜之吉兆。”进兵与后赵战,大破后赵兵,斩首五千级。张重华封谢艾为福禄伯。
麻秋攻克金城之时,县令、敦煌人车济不降,伏剑而死。麻秋又攻大夏,护军梁式捆绑太守宋晏,献出城池,投降麻秋。麻秋让宋晏写信招降宛戍都尉、敦煌人宋矩。宋矩说:“为人臣,功既不成,唯有死节耳!”先杀妻子和孩子而后自刎。麻秋曰:“皆义士也。”收葬宋矩一家。
5 冬,汉国太保李奕在晋寿举兵造反,蜀人多跟从他,部众发展到数万人,进攻成都。汉主李势登城拒守,李奕单骑冲击城门,被城门守卫射杀,于是其部众溃散。李势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嘉宁。
李势骄淫,不理国事,多居于深宫之中,很少接见公卿,疏远猜忌旧臣,只信任自己身边的人,于是谗言并进,刑罚苛滥,中外离心。蜀土之前并无獠人,此时开始从山中走出,自巴西至犍为、梓潼,十余万部落布满山谷,不可禁止,大为民患。加上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
6 安西将军桓温将要讨伐汉国,将佐都认为不可。
江夏相袁乔劝他说:“经略大事,不是平常人所能看到的,智者了然于胸中,不必等待众人都赞同。如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虏更弱,要铲除他们,应该先易后难。李势无道,臣民之心都不依附于他,而且他依仗道路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兵一万人,轻装急进,等他发觉,我军已出其险要,可以一战而擒。蜀地富饶,户口繁庶,诸葛亮用之抗衡中原,如果我们得而有之,是国之大利。议论的人担心大军西征,胡人必定窥视我身后,这都是似是而非之论。胡虏听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就算他们入侵,沿江诸军也足以拒守,不必担忧。”
桓温听从。袁乔,是袁瑰之子。
十一月十一日,桓温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伐汉,拜送奏表,即刻出发。委任安西长史范汪留守,加授周抚以督梁州之四郡诸军事,派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
朝廷认为蜀道险远,桓温部众人少而深入,都很担忧,唯独刘惔认为必胜。有人问他缘故,刘惔曰:“从赌博来看就知道了。桓温,是非常善于赌博的人,不是必胜,他一定不会下注。只是担心克蜀之后,桓温将利用灭汉的声威和势力,压制朝廷而已。”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
7 春,二月,桓温军队抵达青衣。汉主李势大举出兵,派叔父、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等率领兵众,从山阳进军合水。诸将想要在岷江南岸设伏,等待晋军,昝坚不听,引兵从江北鸳鸯碕渡江,向犍为移动。
三月,桓温到了彭模。有人建议分为两军,分道并进,以分汉兵之势。
袁乔说:“如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全军覆没,正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如果分为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有一路失利,则大势去矣。不如全军而进,抛弃煮饭用的锅碗瓢盆,只带三天干粮,以示有去无回的决心,则可必胜。”
桓温听从,留参军孙盛、周楚率领老弱残兵守辎重,桓温亲自率领步兵直指成都。周楚,是周抚之子。
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击退李福。桓温挺进,与李权遭遇,三战三捷,汉兵散退回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迎接桓温,投降。昝坚到了犍为,才知道桓温没有走这条道,还师,从沙头津渡河,等他回来,桓温已驻军于成都十里陌,昝坚部众不战而溃。
李势全军出战于成都之笮桥,桓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桓温马头中箭。众人惧怕,想要撤退,而击鼓的士兵惊慌出错,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于是大破汉军。
桓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不再有斗志。李势夜里开东门逃走,到了葭萌,派散骑常侍王幼送降表给桓温,自称“略阳李势叩头死罪”,之后带着空棺,双手绑在身后,亲自到桓温军门前投降。桓温为他松绑,焚烧棺材,将李势及宗室十余人送到建康。延聘汉国司空谯献之等人为参佐,擢用贤能,表彰善行,蜀人喜悦。
【学以致用】
桓温伐蜀,成汉灭亡
这一段,思考几点
01,兵法的重点不是战法,而是不败(不战)法则,
桓温这次伐蜀,不在于桓温有多厉害,而在于成汉这一方应对的太烂
桓温只有一万人就平掉了成汉,也可以说是非常侥幸了
站在成汉这边的角度来思考,它为什么会败的如此之快?
敌人来了多少人? 不知道
敌人从哪个方向来的?不知道。
昝坚为什么不听诸将的意见?,有没有设置最高指挥者?
为什么昝坚的部众会不战而溃?
....
这说明了什么?
1,成汉的朝廷失去了民心,没人愿意提供情报
2,成汉的军事指挥者无能
就算不知道对手来了多少人,但是可以预判一下,对方不远千里来攻伐,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辎重的问题
这就像两个拳手打架,在不了解对手实力如何的情况下,先扛几下拳脚,掂量一下对方的实力也是一种策略
这里也是一样,先守城不出,坚壁清野,看看对方有多少实力(这就是不战之法)
如果真是这么做了,对方很快就会撤退,在对方撤退的过程中你就可以出击了
不过,这只是后来者的假设,有意思的是,成汉这边竟然没有人提供这种建议
这说明有见识的人才,要么没有,要么早就离开成汉朝廷了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本质上看,还是成汉国的老大无能,自己断送了家业
02,天大的事情不要着急
李势着急了,一着急就会出错
第一,他不该派自己的部队去主动应战, 第二,在桓温到了成都城下的时候,他不该出城应战,而应该守城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军事上的硬碰硬(交战)一般是放在最后一步才出场的。所以,在这之前应该多思考其它方式。
03,总结成汉这家组织
李特,李雄父子等人,借势流民队伍的拥护在成都建立成汉政权
作为第一位老板的李雄,在经营期间,成都的老百姓生活的还不错,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但是在治理上,仅老板个人胸怀好,但缺乏组织力
接着在传承上出现大问题,仅凭个人的一厢情愿,不传承自己的儿子,而传承给自己的侄子,埋下了祸根,导致自己的子侄自相残杀
在后面基本上就是历代王朝同样的剧本了,篡位,灭口。子孙没教育好,老大自己作妖,然后整个组织被别人取代
那么,从公司的角度看
1,事业成功了,不管是逆取还是顺取的,背后有很多运气的成分
2,事业成功后,就得为“顺守”而不断努力,包含文化层面(思想,价值观,远景,目标),人才培育等机制层面....传承....
在五胡乱华这段期间,赵汉的刘渊,成汉的李雄,后赵的石勒...这都是创始人,对比着来看,他们都在组织传承上出了问题, 这就值得我们深度思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