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青少年成长导师,10年国际教育专家,对比研究中外教育及体验教育,倡导“在经历中成长”。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2篇
前面分享的自我关系、亲密关系及亲子关系的建立,分析更多来自萨提亚的课程学习。其实,如果要追本溯源,那么,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提出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我前面的《生命成长》系列、各种关系的建立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对应的教育内容。
今天,我们就借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来谈谈为什么人的一生都在建立关系中成长?!大家也可以对照我们自己或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情况。
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时期,认为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发展的八个时期分述如下:
1 、 0~1.5岁的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形成信任”。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如果孩子的家长能在物质上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并给予充分的情感上的交流,那么孩子将会对周围世界形成“信赖感”,产生“安全感”,富于理想。反之,将会“怀疑”周围世界,导致今后与人交往的焦虑不安。
2 、 2-3 岁的幼儿期: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变成自主的人”。
这一时期,婴儿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开始,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训练”或“控制”孩子的行为;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孩子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家长能顺应孩子“让我来做”的要求,满足孩子渴望自己独立衣食住行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孩子将会摆脱依赖状态,产生“自主”的欲望与信心。反之,将会自我怀疑,行动上畏首畏尾。
3 、 3-5 岁的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主动性”。
在这一时期,如果家长能支持与赞许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欲求,发展他们的动脑与动手技巧,孩子就会形成大胆、主动、独立进取的人格特征。反之,就会胆怯退缩,无自我价值感。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 、 6-12岁的学龄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变得勤奋”。
孩子第一次被赋予了“读书学习”的社会义务。此时期,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学习上的失败与被斥责,将会让孩子形成自暴自弃的“自卑感”。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5 、 12-18 岁的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个人的同一性”。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深信自己在达到个人的目标时所采取的行动与手段是社会允许与赞许的,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必将得到社会的承认,那么他就有了健康的自我观念与肯定的追寻方向,形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反之,会缺乏生活目标,徬徨迷失,产生“同一性混乱”。
6 、 18-25岁的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正常的人与人关系”。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7 、 25-65岁的成年期: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创造价值、贡献社会与家庭”。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 、 65岁以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力求对一生的回顾有满意之感。这取决于终身的努力奋斗。反之,会悲观绝望,认为人生走错了路。
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 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
具体地说就是:
第一阶段母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关系;
第二阶段父亲是孩子的脊梁,需要给规则,温和而坚持;
第三阶段孩子与整个家庭成员建立关系;
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
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
第六阶段──友人;
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
第八阶段──整个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