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文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过倒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欣赏。美文大致上包括了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议论文等等。看不同题材的文章时,关注点是不同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样子的。简单说两种吧,散文和诗歌。

散文,形散神聚
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得是散文题材非常自由,可以着重描写人物形象,也可以叙述事情的发展;神不散,指的是虽然写作手法上很自由,但想要表达的感情贯彻始终。
比如沈从文在《生命》中所写的句子,“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有什么人能用绿竹作弓矢,射入云空,永不落下?我之想象,犹如长箭,向云空射去,去即不返。长箭所注,在碧蓝而明静之广大虚空。”通过这句并没有过多粉饰的话,我们可以读出来,先生的思绪去即不返,他在对“生命”进行深深地思索。
因此欣赏散文时我们重点是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出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是寓情于景呢,还是寓情于物。

诗歌,最为气势磅礴
有古诗和现代诗,现代诗比较通俗易懂,赏析时注意它的修辞和意象一般就八九不差离了。而古诗,蕴藏的智慧可就大了,我们不仅要对它的题材进行分类,还要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有些还要炼字、琢磨意象、分析语言风格,比如它是雄浑豪放的还是委婉含蓄的。
比如一首诗写到“兰、蕙、菊”,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这三种意象一般都是用来象征诗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再比如陆游在《鹊桥仙》中的两句“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和“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恩君赐予”。
前面一句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酬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后面一句则是用典,用的贺知章的典故,唐天宝初年,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玄宗赐了他镜湖一角。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屑和愤慨,因为镜湖风月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这份恩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