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4期第1天
《第五项修炼》第一章
开篇说到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然而,正如物理学家大卫波姆( David Bohm)所说,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试图通过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
本书中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幻象,即认为世界创生于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象。
「拆页一」
来自第一章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用一只手撬动世界》P6
今天,我认为有五项新的构件技术正在逐步集中到学习型组织创新过程中。虽然是分别开发的,但就像任何技术集合一样,我认为它们中的每项都将成为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每一项技术对于从事真正“学习型”的、能持续开拓能力以实现自己最高理想的组织建设工作,都至关重要。这五项技术是:
系统思考( systems thinking)。当乌云密布,天色昏暗、树叶微微飘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了。我们还知道,一场暴风雨的雨水将会进入数英里之外的地下水系,而明天的天空又要放睛。这些事件发生在距离相对很远的时空里,但它们都以同一个模式相互关联。每一个事件都对其他事件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是隐藏在我们视觉观察之外的。只有通过仔细考虑这个模式的整体,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个部分,你才能理解暴风雨系统。
商业以及其他人类活动也是一种系统。这些活动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动所组成的无形网络编织在一起,但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常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出来。由于我们自己“身在此山中”,要看清整个系统演变的模式便是难上加难了。因此,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为系统的各个孤立组成部分拍摄快照上,然后纳闷为什么我们最深层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一个知识体系,一个在过去50年里开发出来的工具系列,它的功能是让各类系统模式全部清晰可见,并且帮助我们认识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些模式。
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超越”( mastery)一词或许带有获取对人或物的支配和控制的含义,但它也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程度,例如一位技术精湛的手艺人对于陶器或编织品的造诣。在自我超越方面修养水平高的人,能够始终如一地为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关心的成果而努力,实际上,他们对待自己的生活,就像艺术家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他们
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终身学习过程有全身心的投入。
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的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的修炼。因而,它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石──或者说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心智模式( 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我们通常不能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例如,我们看到某个同事着装优雅,就暗想“她是乡村俱乐部会员"。而如果有人不修边幅,我们可能就感到“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在各种管理工作环境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心智模式的坚固程度,比这些毫不逊色。许多有关新兴市场,或有关组织机构中对于过时的运作习惯的深刻见解总是得不到实施,原因就在于它们遇到了强有力的、隐蔽的心智模式的抵触。
共同愿景( shared vision),如果说有一种关于领导力的理念,数千年来一直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通,那就是要有能力不断地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很难想象这个组织能够保持其在某种程度上的伟大称谓。这种使命,对IBM来说是“服务”;对苹果公司是“为(主流以外的)其余人设计的电脑”。
当真心的愿景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不同于大家都熟悉的“愿景声明”),人们都会力行卓越,用心学习,积极上进。
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团队学习的修炼所针对的就是这个奇怪的悖论。我们知道团队是能够学习的。无论是在体育表演艺术还是科学领域,有时甚至在工商领域,都有集体智能超过每个成员、协同行动能力开发出色的突出的团队样板。团队真正在学习时,不仅能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而且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地成长。
P12
第五项修炼
把五项修炼( five disciplines)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整合这些新工具,比简单地分别应用它们要困难许多,但这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整合这些新工具,比简单地分别应用它们要困难许多,但回报很大。
这就是为什么系统思考成为第五项修炼( fifth discipline)。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花招,或最新流行的组织变革时尚。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各项修炼之间的关联。通过强化其他各项修炼,第五项修炼不断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的组合。
「I,重述知识」
拆页中的描述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能够产生学习文化的五项修炼,并说明了系统思考是第五项修炼。阅读中,如果你对某一个修炼特别有感触,那么请用文字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此便签为选做)
在学习文化的五项修炼当中,我对团队学习感触特别大。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众人看来,团队学习,形成合力应比个人效果更好。毕竟,个人学习,容易因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常常陷入死循环中,难以把书中的精华吸取,转化成实际运用。然而,团队学习就比较容易吸收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与解读方式,从而比较容易打开自己固有的心理模式,这时候学习起来就比个人学习效果好上百倍,可以很好的促进个人迅速成长。这种方式与个人主动性有关,效果较好。
还有一种是被动学习,就好比是因工作需要被要求去参加的集体学习。当前,集体学习确实已经成为很多单位、企业首选的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确实是发现一些问题的,特别是在枯燥的理论或因工作需要而要求参加的集体培训中,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抱着南郭先生的态度或者侥幸心理参加学习,只要没有被点名回答问题,那基本参加学习前什么状态,参加后还是什么状态,完全没有收获,即便是需要考试,也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交了考卷,就把学习内容忘得精光。
在我个人经历当中,团队学习效果好否,最关键的前提是取决于学习本人是出于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
[A1,激活经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在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五个方面,投入过哪些,你注意过他们之间的关联吗?有哪些是值得你在这里说的成长。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五个方面,我基本都投入过。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学习的每个学科看似单独存在,单独发展,其实各学科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联系,他们的联系形成了一个自己系统的专业知识。比如,小学的时候,学习语文,看似单独存在的一门学科,然后只有学习了语文,才能更好读懂数学、政治、历史、化学、生物等等学科。在打牢学习基础的同时,想要突破当前状况,唯有不断超越当下自己,学习更多相关联的知识,才能让自己不受当前学识所困。
去年,我碰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家庭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因为大家目标和愿望一致,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大家都有自己规划,给自己设定了学习计划,在这样互相帮助和督促的学习下,大家学习起来更有劲,效果也非常好,比独自一人学习,吸收更快,理解更透。
「A2,规划运用」
设想一下,本期《第五项修炼》便签结束时,你会获得哪些收获?
可以更好的运用系统思考方式,从全局看问题,想事情,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