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在大规模的做竞品研究,说是竞品研究,其实就是把两个系统都打开,然后由业务人员操作,看看哪边更加方便或者功能更多。
整个流程下来效率非常低,由于是脱离开场景使用系统的,业务人员的操作非常的随性,看到什么功能都会点进去看一看,最后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枯燥无聊:
比如这里的间距比别人大了点,按钮的颜色差了点,批量操作的功能多少对比等等。
那这样的竞品研究真的有用吗?
如果满分是100分,上述做的事情可能只有30分,下面和大家聊聊我认识中的竞品研究。
1.还原功能场景
这个功能是在什么时候解决什么用户的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无时无刻产品经理需要问自己的,不管是从公司层面来想“我们整个产品目的是什么?”,还是从一个小功能来想“用户提这个需求是干嘛?”解决问题的核心首先是找到问题。
竞品研究中也一样:
对方设计这个功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往前反推你是否能猜到他们得到了怎么样的需求?
这个需求是否你也碰到过?
通常情况下来说,既然把对方设定成了竞品,那么你们的目标用户大多是一样的,目标用户一致,使用场景一致,需求也会很趋同。
所以首先还原场景,然后再拿来和自己做对比。
举例:
在筛选板块做一个让用户自定义选择筛选条件的功能。
用户:高频使用筛选功能的用户。
场景:给定的筛选功不能满足其具体的筛选场景。
解决方案:增加筛选条件配置的功能,让用户自定义调整筛选条件。
竞品方案:
筛选条件右侧增加“关闭”按钮。
在所有筛选条件的底部增加“增加筛选项”入口 。
ok,现在竞品解决了用户的需求,我们碰到并解决了吗?
2.发现亮点
竞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亮点功能?
既然需求一致,那我们就来看对方产品是如何实现的?对方是满足了用户提出的表面上的要求?还是深挖了这个要求,用一个完整的方案来囊括当下的需求和未来可能的需求?竞品功能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还有没有超出用户预期的亮点功能?
举例:
1.在用户点击增加筛选项时,筛选项的页面对筛选项进行了分类,方便用户找到。同时分类也可以进行折叠,避免某一个分类过多导致用户需要下滑很久查找的问题。
2.在点击的地方展开小弹窗,尽量不遮挡其他信息。
对方有这样的亮点功能,我们是否也考虑到了这些状况?
3.分析功能策略
竞品为什么用了这个方案?
解决用户问题的方法是唯一的吗?肯定不是,比如我们的产品就不是这样的设计的。换句话说,不管是b端还是c端产品,在面对相同的用户需求时做法并不一致,而每一个方案都有自己的理由。现在分析,为什么竞品选择这个方案?
举例: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将编辑放在筛选标题右侧,等于在整个筛选栏目的顶部。
点击后在屏幕中间展开弹窗内容。
左侧展示未选择的筛选条件,右侧展示已选择的条件,右侧已选条件支持排序调整和删除。
对比竞品的做法,我们提出三个问题:
然后解答这三个问题:
问题1:竞品认为筛选编辑动作是高频动作,且一旦用户要操作编辑,一定是当前的条件不适用,所以需要快捷的进行删除。
问题2:竞品认为用户动作是先删除不需要的条件,这样增加的入口就会出现在屏幕内,此时再进行筛选项的增加。
问题3:竞品认为“删除”和“增加”两个动作不是同步发生而是有先后的。
以上是对于竞品方案问题的回答,是否合理在这个环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想法。
现在对方的思考思路已经出现了,现在把这些问题交给自己来回答:
筛选项编辑这件事在场景中是否高频?
用户是否会因为找不到编辑选项而苦恼?
当出现调整筛选项需求时,用户是否有删除已有条件的习惯?
“先删除再新增”对比“编辑”,各有什么优缺点?
等等
他们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我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4.发现问题和猜测未来
在我们已知的需求中,竞品该功能在将来会收到什么需求?他们会如何扩展功能?他们会怎么做?
举例:
列举用户可能会提出的需求:
是否增加筛选条件的排序功能?
能不能把“增加”改成“编辑”?
为什么外面叫“增加”,但点开后里面还展示已选择的条件?那是不是和外面的表述不一致?
增加的入口位置不明显,找不到。
能否根据数据或习惯,自动推荐适合当前的筛选条件?
等等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如何考虑提出的这些需求?他们可能会如何设计?
比如对于问题5,竞品也许会这么设计:
这个环节的结果可以不用实际画出来,但是要在脑中有个答案。当几个月后你发现竞品也这么做了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们思路是相同的。接下来你就可以利用这个思路继续思考竞品的其他下一步动作。
猜对了吗?猜对了那对方对你来说就是明牌了。
5.寻找差异化思路
如果竞品和自己家产品在解决思路上有差别,试图对比两种思路并找出更适合自己的那个。
很明显竞品和我们在同样功能的实现上有着不同的思路,那两种思路到底优缺点如何,可以列出一张比较明确的表。
差异点在哪?差异的思路在哪?各有什优缺点?发展方向如何?
总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以你看,通过竞品研究,可以了解双方产品功能差异,可以深度还原和获取对方得到的需求,可以解析对方设计思路以此对将来进行判断,可以获得新的交互思路等等。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不能和业务一样只停留在界面表面,而应该往下挖掘,思考对方动作的同时也询问自己。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同时切忌一味的模仿抄袭竞品,每个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用户,每个产品的专长也不一样,适合对方的不一定适合你,每个产品都应该有符合目标用户的特色和气质。
好了今天关于竞品研究就聊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其他对于竞品研究有其他的思路也可以评论回复或者直接加我好友讨论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