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文集》是一个文学院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她的原话是:“我们学院的教授都特别推崇,每个老师上课基本上都会讲到阿城的小说,特别是棋王,在大学四年的时间,被提到了不下五十次!”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阿城这个人,好奇于她诱人的描述,我当天回家就从买了一本《阿城文集》,迫不及待的翻开书页,想寻找埋藏在他书中的惊才绝艳。
阿城文集这本书很薄,花了大概四个小时的样子看完。
阿城是一个有道的人——这种想法在阅读过程中就不断在我脑海中萦绕。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有道的小说,才能塑造如此有道的人物。
“道”这个字,大概在每个中国人眼中都是特别玄乎的一个字,关于这个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在我看来,与其牵强附会的用各种方式去解释,还不如从最本身的字面出发,道即是路,天道即是天走的路,而人道则顾名思义是人走的路。
这就如同《古剑奇谭二》中谢衣所说:你想要什么,便去做什么,那便是你自己的道。自己选择一条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这就是自己的道。
阿城的许多篇小说中,都可以透过主人公的眼睛看到一个个坚持自己的道,并且百折不挠、风雨兼程走下去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的活跃在小说的每个角落。
《棋王》中的棋王——王一生。将象棋视作是自己的道,下乡的火车上手不离棋,看望朋友时不忘找人切磋,明知会很艰难却依旧同时与多人对弈。他追寻着自己的棋道,不畏前险,一往无前。
《树王》中的树王——肖疙瘩,将树视作是自己的道,从部队离开后,就住在这片树林,依偎着这片树林,守着这片树林,从军人,变成了树王。后来树被砍了,他的道被斩断了,他的生命随着“树王”倒下的巨响被带往了另一个世界。
这些人是普通的,丢在人堆里,没有人会多看一眼。
但在阿城的笔下,他们却又是不普通的,在他人摇曳不定,像无头苍蝇乱闯的时候,这些人已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道,坚持着自己的道。
这样的精神,在现代这个平庸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小时候,我们为了得到家长与老师的赞赏,即使懵懂无知,也喜欢叫嚷着自己要做科学家,要做画家,要做宇航员。听着是宏图伟志,实际上却根本不懂这些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等到长大了,遵循着家长画好的轨迹,按部就班的上学,毕业,进入社会,做一枚螺丝钉,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上班仅仅是为了生计,吃饭也仅仅是为了活着。
于是,生活变得平淡无奇,生命变得波澜不惊。
有人会说,我没有道,我生活平淡无奇,但是我很开心。
这样的想法挺好的,但是我想给大家描绘一个场景:
人生漫长旅途的起点,两个人同时出发。
其中一个人,不知道往哪里走比较好,于是干脆在原地停了下来,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范围,这样一过就是一生。
另一人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路,他沿着这条自己渴望的小路磕磕绊绊的走着,脚被石子磨得满是伤口,狂风暴雨敲打着他单薄的身体,但他依旧走着,摸索着自己的道,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
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第一个人在弥留之际,大脑中空空的,这几十年好像做了许多事情,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不知道留下了什么,也不知道能够带走什么。
第二个人,脑中满是沿途的风景,攀登的高峰,清澈的流水,留下了自己路途中一步一个的脚印,带着自己的星辰与大海而离开。
人,从出生那一刻,生命就已经开始走向终点,能够操作的,就只有中间短短的几十年,最后是带着遗憾离开,还是带着满足离开,全在一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