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天的时候,中本聪的留言越来越少了。他和盖文的联糸也越来越少。而马迪呢,他在比特币免费干了一年,他也需要一份有正常收入的工作。9月份,也就是在“斜杠点”发帖2个月后,他找到一份全职的分析社交媒体数据的工作。他工作很忙,而且他发现自己也已经在比特币社区派不上用场了。盖文和几个人接手了马迪以前负责的事情。聊天室里有的是想要帮助新人的老人。
中本聪的渐渐消失则不那么明显。他在论坛上还是偶尔会发一个帖子,针对某个问题做个说明,但是他从不在聊天室出现,更多的是跟盖文和几个其他的长程序开发员进行私聊。12月的时候,中本聪问盖文是不是愿意把他的电子邮箱放在网上,作为联糸方式。盖文同意了,但他也注意到,中本聪的邮箱撤下了。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发布了最后一个公开帖子。他发表了比特币软件最新版本。这个帖子的语气跟以前的大为不同,以前是大张旗鼓地鼓吹比特币,但这个帖子的主调调是在发岀警告,说比特币所处的地位,很容易被人在论坛上一直发帖子,进行阻断服务式的攻击。
中本聪简单地说:“可能攻击的方法还有很多。
此时,正好是哈尔,芳利2009年初离开之后重回论坛的时间。他的萎缩症恶化得非常厉害,他目前只能在家中客厅里待着,家人帮他安排好,他可以继续使用电脑。
哈尔低调回归论坛,评论了比特币的价格趋势,还说有可能把比特币的区块链当作新型的数据库来使用。他还和以前一样那么充满热情。
我想多听听关于代码的批评意见。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但我还是想多听听其他的意见,他在论坛上写道,这是个强有力的机器。
这才引岀中本聪倒数第二个帖子,能从你口中说岀来,意义非凡,哈尔。谢了。
这个帖子让那些没有听说过哈尔的人开始讨论哈尔。
有人问:“这个哈尔是谁呀?中本聪好像认识他。
有人问了一个更神秘的问题,中本聪是谁呀!
他是个真人吗?有人问。
这就开始了大家的第一轮寻找中本聪的行为,为期好几年。聊天室里的人开始讨论中本聪所有的可用信息及其意义。大家注意到,他偶尔会用到一个英国式的口头禅,“血淋淋的”。他们还注意到,一篇来自英国的新闻的碎片,是关于中本聪在他的电脑里所创造的第一个比特币的区块。
有个日本的比特币用户说,中本聪是日本的常见名,但是他坚持说,中本聪不太可能是日本人,因为他的语言中从没有使用过日本话,他署名都是英文习惯,先写名后写姓。这跟日本惯例不一样。
也许他想通过这招让我们认为他不是日本人。有人说。
天呐,这个故事绝了。真奇怪《纽约时报》竟然还没报道这个。有人这么说。
最早的时候,马迪也没问过中本聪任何个人的问题,但他认为中本聪应该不是个真名。马迪能够进入比特币的网页,他可以看到中本聪是通过所谓的“洋葱路由器”联网的,屏蔽了实际的IP地址。
盖文在他写给中本聪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里,问过一些个人的事情,但中本聪都没有回答,盖文也就没有再问了。
论坛里另一个常客也问过中本聪,假如希望不要成为事实,假如由于某种原因,你不能再编程了,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不在了,比特币要怎么继续下去呢?
中本聪也没有回答,但是论坛其他人注意到,因为比特币是开源的代码,所有用戸都可以拥有,所以,有没有中本聪应该不是问题。有一个搞程序开发的人说:“只要代码是开源的就行啦,如果有需求和足够的利益,社区就会有供应,我们社区,信任第一。”
从很多方面来说中本聪跟所有网络上的用户一样,既非常无力,又非常有力。
目前最中心的人物是盖文,他知道开源代码软件表面上看似柏拉图式的公开,其实隐藏很复杂的东西,虽然大多数人建议对程序进行修改,但只有他和中本聪能够真正批准修改。这也使他们在这个糸统里有不寻常的身份同权力。虽然中本聪编写的程序是为了消除大家依赖某种信任,但是使用这个技术的人需要相信像原来设计者那样运作。
盖文在论坛说信任是比特币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我们必须加快让大众有共同认知,让大家知道比特币是实实在在的,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认同需要时间。
因为中本聪的神秘身份使得很少人信任,但又因为他的神秘使其他人相信他发明出的程序不是私有的想成功或岀名,而是真正创造岀更具有价值的共识机制。而中本聪的缺席,更能让网络中的人对比特币进行自由的发挥。
会给比特币带来麻烦的,反而是那些正在全力推动比特币的人。网络在不断地扩大,但是比特币网络里的人,对比特币以及它所需求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