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坯逆翘楚的盗闲居
坯子说:中国古诗词排行榜·励精图治

坯子说:中国古诗词排行榜·励精图治

作者: 8c255e1d576e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08:47 被阅读15次

    励志诗词TOP15

    15.上堂开示颂

    朝代

    作者

    黄檗(bò)禅师

    原文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坯子说

    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

    在本诗中,黄檗禅师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奋勉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

    14.雪梅·其一

    朝代

    南宋

    作者

    卢梅坡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坯子说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罢全诗,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13.竹石

    朝代

    作者

    郑板桥(原名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坯子说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还是一首题画诗,题于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坚韧顽强的同时,隐寓了他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中的岩竹实际上也是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他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千磨万击还坚劲”一作“千磨万击还坚韧”。

    12.石灰吟

    朝代

    作者

    于谦(存疑)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坯子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千锤万凿出深山”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或“千鎚万击出深山”;“粉身碎骨全不怕”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或“粉身碎骨浑不怕”或“粉骨碎身全不怕”。

    11.自嘲

    朝代

    近代

    作者

    鲁迅

    原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坯子说

    在这首诗中,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10.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朝代

    作者

    林则徐

    原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坯子说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共两首,其二最为著名。

    本诗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颇合大臣之体,表达了林则徐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9.南园十三首·其五

    朝代

    作者

    李贺

    原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坯子说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由于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8.夏日绝句

    朝代

    北宋→南宋

    作者

    李清照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坯子说

    李清照的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7.病起书怀

    朝代

    南宋

    作者

    陆游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坯子说

    《病起书怀》贯穿了陆游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朝代

    作者

    刘禹锡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坯子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显示出刘禹锡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朝代

    作者

    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坯子说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但并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作“吾庐独破受冻死意足”。

    4.行路难三首

    朝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坯子说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选集》以为“作年莫考”。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望岳

    朝代

    作者

    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坯子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是其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过零丁洋

    朝代

    南宋

    作者

    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坯子说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1.满江红·怒发冲冠

    朝代

    南宋

    作者

    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坯子说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有人认为是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所作;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岳飞此词,真实、充分地反映了他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感染了中华儿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PS

    除去以上这十五首列入排行榜的励志诗词,尚有许多佳作“沧海遗珠”,比如长篇的《前出师表》、《滕王阁序》、《离骚》等等。坯子希望列位看官能够用心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从而由衷享受到形神的愉悦。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坯子说:中国古诗词排行榜·励精图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gh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