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养成术01:身心灵时间
每天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全身心的与孩子单独相处。远离手机电视等一切干扰。
活动结束的时候对孩子说:跟你一起玩真开心!明天我们还会画更多的恐龙,我简直等不及了。这会让他明白,你已经给了她所需的关注和地位也很享受与她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十分钟活动清单:
游戏1:不按指令做动作:透过这个游戏锻炼孩子的听觉、专注力及反应能力。
玩法:家长与小朋友围坐在一起,选定一人负责发号指令,剩下两人必须不按指令行事!例如妈妈负责发指令,爸爸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妈妈说“摸摸你们的耳朵”,爸爸和孩子必须以最快速度摸到除耳朵以外的面部器官(包括眼睛、嘴巴、眉毛、鼻子等),就是不能摸耳朵。
游戏二:赶绵羊:这个游戏能协助孩子提升面颊、嘴唇及舌头的动作协调能力,同时亦能训练手眼协调。
玩法:利用棉花球当作绵羊,家长与小朋友斗快利用饮管把绵羊吹到终点。
游戏三:切生日蛋糕在游戏中学到分数
游戏四:拼图帮孩子培养形状差异的辨别力
游戏五:数字太阳 在纸上写下1~10十个数字,并将纸铺在地上形成一个圆圈。孩子站在圆圈中心,家长提出问题,孩子要将左右脚踩在正确答案上。
游戏六:二人三足
游戏七:快乐蹦蹦跳
游戏八:小脚踩大脚
游戏九:传声筒
游戏十:玩积木提供具体的数量与物理关系
良好行为养成术02:忽略不必要的关注
你的孩子有没有在你打电话的时候大喊大叫或者跟你争手机不让你打电话?有没有在你做饭的时候,沮丧着可怜的小脸,说“妈妈陪我”?是不是在你上卫生间的时候她在门外等着你?
身为父母,我们希望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同样希望他能学会独立。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着正是“忽略不必要的关注”的意义。
实践:
第一步:确保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身心灵时间”的方法得到满足
第二部:务必要帮助孩子形成你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明确的告诉她“当我打电话的时候,你不能来打扰我,即便打扰我,我也不会理你。等我放下电话了才会认真听你说”
第三部:利用一些非语言信号来提醒她。跟孩子提前约定好 手势的意义例如 ”懒得理你“ 就用手堵住耳朵,当你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再来找你,你就向孩子做出相应的手势,然后直接走进别的房间。
给孩子一个好用的笔记本,让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或着画在上面。尊重孩子的谈话和活动。我们不能为了让她帮你拿点东西就去打断她正在津津有味的玩的游戏。不能随便打扰别人,被别人叨扰是件不愉快的事情。
如果你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孩子不停的哭闹 喊叫怎么办?
确保孩子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如果孩子持续的大声的哭闹,采取”卫生间战术“。告诉孩子”我现在要去卫生间,等你冷静下来,能以尊重的方式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才会出来“。
如果你不及时给她关注,孩子出言不逊或者其他不良行为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有破坏性行为就立即制止他。如果只是指责一类的话,就别离他,走到屋子里的其他地方去,尽量少开口,因为你的任何话都只会强化他的负面行为。
如何克服向孩子的屈服心理呢?
小处着手
指定规矩
坚持原则
接受失望
坦诚相待
调动孩子积极性
树立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