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读者朋友的赞美和鼓励之后,有读者朋友会认为我是一名在校老师,为了不枉读者朋友的厚爱,我觉得有必要简单说一下,以正视听。当我以粗鄙的文字收获读者朋友的赞美时,心里面自然充满了感动和感激,但偶尔也会诚惶诚恐的问自己:哪里有像你这样自视清高的老师呢!
事实上我目前只是一名在本职工作和学习之余,关心教育且喜欢音乐的普通吉他老师。今年也正好是我满打满算做业余吉他老师的第六年。在网络开贴的初衷也只是希望通过我所掌握的吉他这门乐器载体,传递这些年在教学中的浅显思考和感受,如果能够对哪怕一个学生有一点点帮助,便开心的不得了。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鼓励吧。
题外话说到这个地方,今天的文章是来自昨天我在读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当中一篇名为“昨天的故事”的文章。这是一篇看似大白话,却具有启迪意义的文章,我拿纸质书反复读了好多遍,可还是爱不释手,于是就用电脑把文字敲了出来,放到网络上,希望能让更多关心教育和成长的朋友看到。
文章如下:
学校有规定,晚自修要点名,不得请假,中秋节晚上也不例外。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为了安抚学生,每逢此时,和他们一起用晚餐,然后一起到教室,他们自习,我备课。当时一些老教师也是这样做的。我认为这样以身作则,学生会心服口服。没想到的是学生并不在意老师的这种表率作用。
有一年中秋,有个女生来请假,说是约好了和姐姐一同赏月。我说,还是别去吧。女生板着面孔不吱声了。到了晚自习,竟没来。有学生说,看老师怎么处理。我能怎么“处理”?后来也只是说了两句。因为学校的规定不近人情。在有阖家团聚传统的中秋。有什么必要强迫学生“安心学习”呢?有什么比享受亲情更怡人的事呢?还有什么比让学生关心父母更重要的呢?
好多年过去,我早已不当班主任了。有个女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算过日子了,中秋那天是星期三,学校又不准回家......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我应当和奶奶在一起过这个中秋......老师,你是我们最尊敬的人,能帮帮我吗?......’那是我第一次帮一个并不熟识的学生去向班主任请假,也许因为已经升为“老教师”,所以年轻的班主任很给面子,痛快的准了假。我得寸进尺,对班主任说,家中有老人的同学,要请假回家的最好都准假。后来这位班主任告诉我,自从此事后,他“威信直线上升,工作极其好做”。
以前在农村插队时,也偶尔有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但是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那个“表率”变成了“秀”。虽然手上也磨出了点老茧,虽然每天都喝了几大碗稀粥,虽然每天晚上都与绕床饥鼠为伴,但是他们毕竟拿工资有劳保,而农民没有任何生活保障,怎么“同”法?农民说:“他们三五天‘作表率’,一个月两个月就做不起了;他做一天‘表率’,共产党给他两三元钱一天工资,我起早带晚,累死累活,比他苦多了,挣一个工分才三毛钱,应该是我给他‘作表率’!”这句话把实质点穿了。
班主任不回家过中秋节,目的就是要学生也不回家,看起来是“牺牲自己”,可是这种牺牲毫无意义,而且不近人情,近于野蛮。
又是好几年过去了,我把这些往事讲给青年教师听,反应并不如我预想的那样。应试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我的这些想法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啊。有位班主任甚至对我说,首先班主任已经没有这样的权力,如果你做出中秋可以回家的决定,那么学校要找你算账,怎么可以不抓学习,放任自由呢?不仅如此,家长也可以到学校问罪:让孩子回家,路上出了事你学校要负责。——现在是法治时代,一个班主任的“亲情意识”最后只能服从于“监护意识”。
也是20多年前的事。晚上九点半,有个调皮的学生跑到我的宿舍来,他在晚自修结束时和同学打闹,手背砸到黑板下的水泥槽上,受伤了。看他掌背皮肉绽开,鲜血淋漓,露出了骨头,我立刻骑车带他去医院。医生说要立刻缝合,哪知道医院的急诊室把麻醉药用光了,医生说还是转院吧。万一下一家医院没有麻醉药呢?
我怕耽误治疗,就对那男生说,没有麻醉药也是可以缝合的,我手臂上的这块伤口缝合时就没用麻醉药,你也行的,来吧。我拿出一块手帕让他咬在嘴里,按住他,说:“你要是鬼喊,我明天告诉全班。”说完让医生动手,医生缝了4针,夸他好样儿的,医生忙得一头汗,嘀咕了一句:"我还没见过这样做教师的呢",我说,所以中国的教育落后呀,中国现在缺的就是男子汉的教育。
然而今天要是出现这样的事,一连串的官司会等着我:晚自修你为何不在现场?学生受了伤,为什么没通知家长?为什么不给学生打麻药就动手术?......再加上小报狗仔队添油加醋,还不知道会弄出多大动静来呢!
我经常感慨,对我们的教育而言,好像一个时代结束了。早先教育上很多可行的做法,现在听起来像奇闻逸事一般。
全文完。
读后感:
昨天晚上,学生跟我说:“我这周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学习上的和练琴上的一些问题,自己还是不够努力不够认真,耐不住寂寞。”听完这样的话,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想说的,毕竟一个人想要改变,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啊!
但我也暗暗期盼着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如果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刻,能立志成为民族和国家、甚至哪怕一个普通家庭的“脊梁”,而不必选择成为挤破头努力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可以体面“吃国家公粮”的公民,那是多么应该且正常的一件事。
环顾每天周遭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我们观察到的一切人、事,真实的虚幻的,变得愈发不可思议。在这个远离动乱的幸福年代,人心却惶惶。我们那么拼命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我们无比热忱的期望下一代会更好的那种理想,本该先由我们做到。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做人的底线和道德以及那些我们为社会传播的一切微不足道的爱,正深深的影响着孩子未来人生发展的轨迹,也会成为他一生坚定不移的信仰,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所以,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的教育,就显得如此的重要。一个人充满了无私和爱,充满了真诚和善良,那么这个家庭也会被爱的光芒笼罩。所有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错误的观念和指引将会远离这个家庭,随之而来的是有更多的朋友和家庭将会受到感染,更多的孩子会受到鼓舞的力量。如此下去,我们的祖国便有可能真正的迈上新时代的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