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
这是我的第【315】篇个人原创。
感谢关注!
一个家境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女生,自认为外貌和能力都不算出众,也并不聪明,又有点好吃懒做。大学时想明白了单凭自己的努力过不上自己想要的那种好日子,于是在受到别人的启发之后,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相当明确的目标:考上大城市里的名校研究生,然后以年轻高学历作为资本顺利嫁给有钱人。
在明确的目标和超强执行力的加持之下,她终于成功考上了北师大研究生。读研期间无心学业,全部以以结婚为目的的找对象和相亲为主,多年的煞费苦心,最终成功嫁给了“年龄偏大三本学历长得看得过去家里有五套房”的北京土著男,过上了没有房贷压力的“比较舒服的日子”。相比之下,她的舍友和北航毕业后在航天二院工作的男友,正过着每个月还完房贷之后就紧巴巴的日子。
这是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某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具体是什么问题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对于这个回答印象却十分深刻。
当时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想有两个(当然这建立在故事是真实的基础之上)。一是这人的目标感太强了,自我认知非常清晰,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要通过怎样的方式一步步达成目标。二是她的执行力也太强了,计划制定之后就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根本不会半途而废或者中途改换目标。
文中还提到一个细节,就是她在相亲之前就已经开始用心打造自己的朋友圈了,“找懂摄影的同学去商场、咖啡厅之类的地方拍了好多生活照,以打造一个热爱生活又阳光有趣的女生形象”。她说这些都是自己一点一点规划、运营和执行出来的,并非一蹴而就。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公司的领导,那我肯定会非常喜欢这样的同事和下属。
要是在几年以前,我看到这种故事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反感:这种人目的性也太强了。在我长久以来的价值观里,“目的性太强”从来都是贬义词,它意味着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经过一番关于得失的算计,都有一个强烈的一定要达成什么目标的心理预期。我觉得这样的人太功利了,一点都不潇洒,永远在斤斤计较,没劲透了,人生不应该是不计得失率性而为的吗?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当我现在再看到这样的故事时,我的第一反应竟然变成了佩服和欣赏。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有明确的目标,有超强的执行力,有多年如一日的耐心和坚韧……具备了这些优良品质的人,我想他们很难不在某个提前选定的领域里成事,或迟或早而已。有了这些成事的必要条件,再加上一点点好运气,最终自助者天助,她成功实现了既定目标。
而以前的我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人。就拿读书来说。一直以来,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几乎)都是毫无目的,任意漫游,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上一本读完之前完全不知道下一本要读什么,完全凭兴之所至,也完全没有什么相关的阅读计划。唯一的例外是偶尔做“主题阅读”的时候,会一次性连续读好几本同一主题的书,不过这样的时候少之又少。
但是最近我开始意识到,像这种漫无目的的读书方法所带给我的,除了开阔的眼界之外,好像并没有剩下别的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就像游客到了风景宜人的著名景区闲逛了一圈,回来之后除了留下一堆模糊零碎的印象和几张照片,什么都没剩下。时间稍微长了之后,要是不凭着照片,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曾经去过那里,更不用说其中某个具体的景点了。
如今我也开始反思,如果当初带着更强的目的性去读书,比如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结果会不会好一点。由此联想到人生的其它方面,好像也吃了不少关于“目的性太弱”或者“没有目的性”的亏。
回到前文的故事。我并不是说答主的做法和经历值得宣扬和模仿,我也完全没有号召大家都来跟她学习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可以通过哪些合法且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达成目标,这样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完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反正就我自己的人生经历而言,大学时代的我真是懵懂迷茫,完全没有对于未来的清晰规划,也直到很晚以后才有了相对清晰的自我认知,甚至直到今天,我也还不完全具备她那种超强的运营能力和执行能力。别的不说,至少在“目标感”和“执行力”这两点上,我真心认为自己应该向她多多学习。同样,这仍然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完全没有要读者都跟我看齐的意思。
我想,做人做事的时候,目的性强一点,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对我这种向来目标感太弱的人来说。相反,在许多时候,它甚至可能是好事,至少能让你做事时的动力更足。无心插柳水到渠成自然有它的魅力,但是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往往也可以把事情做成,大多数时候甚至能做得更好。
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也许并没有高下之别,区别只在于前者更具有审美上的趣味,就好像跟“天赋”比起来,“勤奋”这个词天生就有种靠蛮力取胜的笨重感和“不美感”。不过如果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事,那我建议我们都不应该过于在意审美。毕竟只要能把事情做成,美不美的又有什么关系。
最后,我想是时候换一种全新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了。
《如是我闻》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马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