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正式场合之中,容易变得保守和谨慎。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经常表现得胆怯和退缩。”
01
—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你私下向人征询意见,问这事可不可以这样做,或者问这事能不能这样定,对方往往会回答你,“可以”。
但真到了公开的正式场合,对方有可能会改口说,“不行”。
就比如,我上周去找一位同事,跟他沟通某个重大项目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这位同事当场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表示可以按照我们商定的方案进行立项。
可到了本周一的项目立项会,这位同事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表示之前的方案并不严谨,还说要重新进行可行性分析。
我当场就傻眼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已经沟通好的事情,怎么突然就变卦了?
02
—
会后,我跟我的这位同事进行了确认,他给我的说法是:
上周私下沟通时,比较随意,有些细节没考虑到位。今天到了会议上,才发现这个项目预算这么高,涉及面那么广。为了保证项目成功,自己还是尽量要慎重一点。并且他还主动约了我的时间进行重新沟通。
根据他的说法,我也冷静对这个事做了个分析。
我的判断是,我这位同事改变主意,确实是临时做的决定,不是刻意为之!
在非正式的场合上,人会相对”开放“和”随意“。
但到了像项目立项会这种正式的场合里,人就会变得相对”保守“和“谨慎”。
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要解释这种在“大脑恐慌区”里的重大项目,通常会感觉压力很大,大到自己会心生恐惧,大到自己临时要改变主意,大到自己想要逃避和放弃。
03
—
这个分析也正好让我想起了,前两天我做的关于“行动拖延”的反思:
不敢公开承诺,害怕承担责任,害怕结果达不到预期,害怕做不好而丢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拖延就成了一种“最好”的防御机制。
比如,我一直想尝试面对一帮听众做公开演讲,但我心里总是在打退堂鼓:
我会不会说不清楚?我的观点会有人赞同吗?中途有人提问我该怎么办?万一答不上来是不是很没面子...
正是这种“压力”与"害怕",让我深陷其中、一直拖延、不敢去尝试。
也正是这种躲闪和逃避,让我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丢失了一些机会,慢慢地成了我最大的心结。
所以,我希望通过某种触动,能把“勇敢”渐渐地融入到我的性格之中,让自己在公众面前自信起来,敢于做出公开承诺,敢于去做一些自己原本害怕的事情。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人在正式场合之中,容易变得保守和谨慎。
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经常表现得胆怯和退缩。
但只有让自己不断经历过这样的场合、这样的环境,才能让自己逐渐地增强自信心。
否则,如果只是把“拖延”当成了一种消极应对的防御机制,那么自己一定深陷其中、不敢去尝试。
所以,我希望能把“勇敢”渐渐地融入到我的性格之中,让自己在公众面前能开放和自信起来,这样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自己原本害怕的事情,摆脱躲闪与逃避的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