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他从秦观的父亲一辈写起,时间跨度近千年。




秦观之子秦湛,宋政和年间( 1111-1118 ),任常州通判,定居常州武进,于是迁秦观之柩葬于无锡惠山,当时无锡是常州所管辖的地区。秦湛是秦氏家族的迁常始祖。南宋末年,秦湛十世孙秦惟祯(瑞五)从武进入赘于无锡富安乡胡埭王野舟家。秦惟祯便是无锡秦氏家族的迁锡始祖。秦惟祯之孙秦彦和在元代末年,从胡埭迁居城中六箭河北岸玄文里,其后裔被族内称“河上秦”。明代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年),秦惟祯七世孙秦金又自胡埭之张舍迁居县城西水关,其后裔被族内称“西关秦”。河上秦与西关秦是城中秦氏家族的两大支系。
作者对秦观的书写有点单薄,不够丰满,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能够收集的素材相对有限。秦观的一生沉浮与其师苏轼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其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常常流连青楼,为青楼女子写了不少的诗词,为其政敌提供了口实,被攻击为“素号薄徒,恶行非一”。作者先后任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日报,并在1979年有机会被后者派往北京,他充分发挥职业特长,克服很多困难,从中国、美国的图书馆收集很多家族史料,又到上海、高邮、无锡等多地进行实地探访,克服很多困难找到了先祖秦观的坟茔,还有很多不同程度被破坏的历代先人的坟墓。
秦观中的后裔中人才辈出,有上海城隍庙所纪念、元末明初的大儒秦裕伯;有创建碧山吟社、留下竹炉诗画风雅故事的秦旭;有战略家、尚书秦金,他能在险恶的嘉靖朝得以善终,并修建家族祠堂和在惠山修建寄畅园(前身),对无锡秦氏家族贡献巨大;还有不幸陷入康熙朝“九子夺嫡”风波被下狱多年的秦道然,一直叙述到作者父亲民国上海大律师秦联奎。其中,朱元璋再三、再四逼迫秦裕伯出仕描写得很详实、精彩,难得的是作者将朱与秦两人的书信内容都收集并记录在书中,反映了读书人在乱世中艰难求存、重重陷阱。而陷入“九子夺嫡”秦道然更是差不多要将牢底坐穿,巨额罚金,祸延全族,好在生了一个好儿子秦蕙田,在乾隆新朝首科高中探花,成为乾隆信赖的臣子,在其父年过八十,伏阙陈情,舍身救父,未完罚金予以豁免,已服刑14年后获准回家,十年后,在家中过完九十岁生日数月后去世。太平天国战乱严重重创了无锡秦氏和清朝,家与国都进入了衰落期。太平天国之乱,秦家有一百多名族人遇难。以下几组统计数字可以说明秦家的兴衰:15世纪,族里出了两名进士,16世纪出了三名。在17世纪,这个数目一跃为九,18世纪更是猛增到十六,但19世纪又骤减为二。族中举人,从16世纪的十名上升到17世纪的十四名。18世纪剧增到三十一,19世纪又回落到十六。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家族最鼎盛的时期是在18世纪,尤其是乾隆年间。秦邦宪(1908-1946),又名博古,为秦金的后裔,1926 年去苏联留学,1930 年归国,曾担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1946年4月8日飞机失事罹难。
本书资料详实,全书共45万字,每一章节都有严谨、详细的注释、考证。既是隽永的家族小历史,又是恢弘壮阔的中国大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