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写了《诗小说|远方》。诗是唐代刘眘胥的《阙题》。我应该接触诗歌故事有一段时间了,一方面不知道如何下笔,另一方面机缘不到,所以一直没写。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机缘。
好比与简书的机缘,两年多前就从一位博友那里知道了简书,也注册了,但只是放在那,不感兴趣。2022年6月某天,苦闷的我正不知何处倾诉,该博友又提起了简书,而我这时进入后立马接触了一群热爱写作的人(我也纳闷,为啥之前没遇到),这就是我与简书的机缘到了。
简友白莺、小野花,写了很长时间的诗歌故事,我很感兴趣。这里的兴趣与自己去实践,在我的概念里是有很大差距的。昨日早上四点多醒来,将我私密未发的一篇微小说,由一千多字,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扩展到了三千字以上(应该不需要解释,为啥非要三千字以上吧?),了却了我一桩心事。时间还不到早上八点,中午有件不是很开心的应酬事,在这四个多小时里,我需要找件事做,以打发寂寞。虽然抖音也能打发,但我早上脑子好使,那么就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去打发。而我之前和白莺、小野花,就说过也跟着他们写篇诗歌故事。万事俱备,东风也有。这就是机缘到了。
那么我如何构思这个故事呢?
首先我把它定义为“诗小说”,以便和我其他的文章分隔开来,倘若以后还有机缘再写诗歌故事,那么也能成为一个专题。
刘眘胥是盛唐诗人,盛世会出现一种病,就是有一些人解决了温饱需求就开始追求精神需求。我查阅了资料,他中过进士,当过县令,在博学鸿词科工作过,与王维、孟浩然是好朋友,安史之乱后,下落不详。《阙题》是一首安逸的田园春光诗,所以推测这位进士向往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袅袅炊烟。
想到这里,我给他的人设就是,一位忧郁、多情、迷茫的公子。狐朋狗友里的,王维是看破世事的入世高人,年轻的孟浩然此时还意气风发(为以后写唐诗歌故事埋伏笔)。
史书记载(百度得来)刘眘胥喜欢与道士、和尚为伍。既然多情,为何又喜欢和尚、道士呢?那么他一定经历过情伤,所以我得给他安排他被甩的经历。我们都有自己爱而不得的人,但有可能自己也是别人爱而不得的对象。所以我给他安排了李韵(小说里的角色)。可是在古代宗法时代,又不像现代,所以一个姑娘怎么可能等男人那么多年呢?她爸妈也不同意啊。因此我把李韵设定为寡妇,这样就方便等待刘眘胥了。
我对刘眘胥是仁慈的,因为李韵没有孩子,而且对他很忠贞。我喜欢历史,喜欢在戏说中,也稍微提高一下有缘读者的历史兴趣。因此笔不由自主地写了背景时代,提到了杨贵妃。简友素的盐,说了一个逻辑“唐朝,杨贵妃吃荔枝,还很费劲。为啥你这里的长安还有荔枝酒。”
她提的问题很好,不仅展示了历史知识,还说明她认真阅读了我的文章。
这是一个困惑。记得很多年前,我读鲁迅的小说,名字忘了。只记得是后羿嫦娥的小说,中间涉及后裔嫦娥为了生计烦恼,夫妻的对骂台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差不多。鲁迅先生解释,这是古语新说。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进简书,就标榜自己喜欢武侠,古代历史,那就是心里带着这个底气。但我的这个古语新说,好像遇到了阻碍。他们都是我的简友,而且说的出发点绝对是善意的。所以这让我困惑这个问题,那就是古语新说是不是行不通了。或则是我自己目前还没掌握古语新说的真谛。不然,为什么连好友都不可认可这种表达。
我想啊。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不惜代价从岭南运来荔枝。如果我是那时长安的商人,我一定想办法进货荔枝。然后打出广告,“大家来看啊,我们敬爱的杨贵妃牌荔枝,新鲜出炉了。”这样的生意一定是火爆的。虽我没亲眼见那个盛世,但我肯定前两年荔枝很难,经过杨贵妃的效应,后面一定比较容易获得荔枝。
推诿的人,想把国破家亡的责任推给杨贵妃罢了。所以紧盯这个女人的一点个人爱好攻击。如果杨贵妃爱吃热干面,那么就可能会有人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热干面来。”
这个《诗小说|远方》,其实是可以扩展的。比如三年前的案子,刘眘胥初恋的情深缘浅,皇帝的贪图安逸昏聩等。有很大的空间写成短篇。只是不想动笔了。因为写出来的意义呢?万一王维、孟浩然的铁粉,或者真正的历史学者,对它求真求实呢?比如长安有桂花巷吗?这个灵感,来源于八月小区的桂花香,很好闻,让人流连。我想长安那么大的城市,很多个巷子,一定会有种桂花的。桂花香味浓烈,那么不知名的外地人,可能会给它起个名“桂花巷”。
它的诗歌故事(2000多字),不求推文的机缘到了,但把它扩展成短篇小说推文的机缘还没到啊。因为我不确定是否有读者欣赏,是否有伯乐欣赏。因为很忙,我也不想花费很多心血,去做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写到这里。本文已经结束了。但我忽然想到《微小说|死亡事件》的机缘,就意识流拐弯一把。
事件原型,韩女士(小说中的名字,我现实中博友的化名),告诉我有个博友(小说中的老马)走了。我的博友很少,对于他的死,很难过。难过到我的大姨父都来了。微博里的朋友都在哀悼。
过了一两天,韩女士又在微博群说老马没死。当时很开心,兴奋,觉得这个插曲很有意思,对老马的诈死,一时灵感乍现,觉得是小说绝佳素材。半个多小时写了《微小说|死亡事件》,发布在简书里。心情抑制不住的开心,还和简书不少朋友得意这个微小说。当然,被不少高手指出了我这个微小说的问题。但心情始终因博友的死而复生而高兴,不介意这些小问题。
我把这个微小说,也发到博友群里。并且艾特老马,示意告诉他,因你的诈死,刺激了我的这篇微小说创作。
晚上韩女士又在群里说老马是真的死了。我的脑子有时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思维。她被我追问得没办法,就说,老马在生理上是真的死了,但在我们这他是活着的。我对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看了看群里老马始终没回复我,再次追问韩女士,到底死没死。她觉得我笨,最后回答死了。过了两分钟,又回复,在她那里以及在我这里,是没死。唉,郁闷的对话。女人的逻辑有时真的很难懂。
简友红尘久客在《微小说|死亡事件》中评论说,是韩女士杀了老王。我觉得他说得对。
2023年2月27日晨6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