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文学群里的群主发了一个别人写的一篇文章《这些年我都自学了什么》,很有感触。回想我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也是思绪万千。
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我们那个时候,因为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像我这么大的女孩一般是不让上学的,所以当我初中考上中专后,我爸妈特地摆了几桌酒席请老师和亲戚朋友们吃了一顿。在那个时候如果能考上中专,就意味着一辈子不要种田,从此可以成为城市户口,吃上公家饭了。
其实,从内心讲我并不想上中专,我很想去读高中,将来好考大学。我觉得只有上大学了才能见到更广阔的天地,也才会有更高的眼界,也许还会更好的前程。可是我的父母不同意,他们认为我好不容易考上中专,而且以后国家还能安排工作,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放弃中专去读高中,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对于家境本就不好的我们家来说,多花了多少钱不谈,以后很可能还会回来继续做农民,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能有个城市户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中专毕业后,我被分到了当地的一家专科医院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虽然已经上班了,但我并不满足于自己当前的中专学历,一直在寻找和等待继续学习的机会。终于在1999年出现了我们西医专科的自学考试,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就自学考完了全部的临床医学类课程,拿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的大专毕业证书。辛运的是,就在我拿到毕业证书后,国家就取消了西医的自学考试,全部转向了成人函授学习。可能是看西医自学临床考试通过率低吧,所以仅仅开通了两年半就取消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拿到毕业证书。
后来,没过几年,我又参加了扬州大学的专升本的入学考试,被录取后就开始了本科函授的学习。因为函授学习有老师定期当面讲课,所以学费会高很多。那个时候我小孩刚上小学,虽然学费不高,但是各种各样的课外拓展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对于生活本就比较拮据的我来说,压力确实有点大。但我为了以后能在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个费用是不能省的。经过牺牲三年的休息时间后我顺利拿到了扬州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在本科学习期间,我相继取得了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职称。大家都知道,做医生是做到老学到老的,如果不能一直坚持学习,就会如井底之蛙,对医学的发展一无所知,之前所学的知识也会陈久腐化,也就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当我听说考建筑师证可以放到人家需要建筑师证的单位赚钱的时候,我又报考了一级建造师,这可是一门很难的考试,好多建筑专业的人都考不上,这类考试一共四门,可以连续考两年。我考过了三门,就在准备攻考第四门的时候,听说有单位的人是不可以把证书放到外面的,只好忍痛中途放弃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有点可惜,虽然考了没什么用,但我毕竟也付出了很多时间。
再接下来,当我听说可以考公共营养师和执业药师资格时,就又参加了这两类考试,也都是在家自学完成的。这期间我还一直坚持锻炼自己的身体,主要是跑步,有时还练练瑜伽,骑骑动感单车,打打羽毛球。不过现在坚持下来的就只是跑步,骑车,因为这两项运动时间上比较自由,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还参加了好几场马拉松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体力允许的话,这两项运动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三年前,我按照我的职称资格参加了神经内科正高职称的考试,并且也是一次性通过。熟悉我们医生行业的人都知道,职称越高,考试越难,通过率也就越低,并且还有各种评审也都是有很高要求的。每年因为理论考试过关然后评审不过关的也会有很多人的,有些医生甚至考了七八次才能考上。
就在我考上正高以后,又发现营养管理师很吃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由于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年纪轻轻的就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国传统医学里倡导“治未病”的理念下,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健康管理师了。2020年因为Yi情的影响,没能考成。去年终于可以顺利考试,也是一次性通过。
回想我一路走来,也是一路考来,基本都是一次通过,虽说有些证书仍躺在家里的抽屉里睡觉,但至少可以说明我是一直在前进的路上,路的汗水都没有白流。
其实,就在我考正高的时候,眼睛的视力就特别不好了,我也一直没引起重视,直到前年发现我的眼前出现大量的闪光点,我才想起到上海眼科中心去检查一下。结果发现已经是高度近视引起的白内障,虽说已经进行了晶状体置换手术,可术后的视力恢复并不理想,反而要戴上远视眼镜,而且只能看清楚50厘米左右的距离,其它的距离都是朦胧一片。后来眼睛又因为飞蚊症,视网膜裂变在本地眼科医院看了几次,医生都说没有好办法,就是让我要少用眼,注意用眼卫生,这对于我这么喜欢看书的人怎么做得到呢?
记得我曾多次被我们单位同事戏称为本单位的清华、北大,虽说是一句戏言,但我却把它当作对我的一种激励、一种鞭策。我知道我读的书还远远不够,去年开始又参加了诗词和国画的学习,我并没有奢望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盈、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