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滴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除了对受害女孩的惋惜,还有对滴滴的愤怒。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博得眼球?
女人!
年轻貌美的女人-最易勾引男人犯罪的头号对象。
还记得强奸女人的印度强奸犯怎么说吗?
她们穿这么性感暴露的衣服,不正是引人犯罪吗。
换成其他普通的人物(比如一个邋遢的中年男人),社会舆论和关注度就不会这么高
话说回来,为什么会有滴滴,uber这样的平台?
的士的服务不好,挑客,偏地方还见不到的士,漫天要价,车不够舒适……
国内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多了,国人的态度是-只要自己没遇上,没有人真正在意。
这些中介平台并没有推行所谓的“行业领先、比出租车更安全的司机背景调查”。
一些黑人外教,在他国犯过法,然而来天朝一些机构一些幼儿园做外教。
平台的不负责任,种下了悲剧的祸根。
司机之过,滴滴必有责任。
滴滴也是背锅的,就算不用滴滴,还会有哒哒,哔哔之类的。
说白了,滴滴确实做的不好。但是所有视线都注意到滴滴,滴滴就替某些人被黑锅了。
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属于人祸,也是属于驾驶员的行为导致。
在我看来,不顾一车30-50人的安全,长途疲劳驾驶,等同于蓄意杀人。
安全抵达终点叫蓄意杀人未遂。
有关部门肯定是介入管控滴滴等打车平台,同时允许他们的发展。
1.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键叫车,预约上门,方便生活
2. 传统出租车各种乱像,服务态度差-因此滴滴,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平台合法运营出台,其实也是对传统出租行业的竞争与制约
传统出租车有栅栏就不出事吗?
那倒未必…之所以加大滴滴顺风车出事的曝光力度,一方面也是警告滴滴见好就收,别太过火,另一方面也是在保护传统出租行业-顺风车我没坐过,但是快车,专车我坐过的体验是好过不少出租车的,而且司机大都挺好的,遇到异性有时也聊得来。
顺风车业务,让车主赚点外快,没毛病,但是车主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夸张的,滴滴审核漏洞可钻。我去租车都能通过,甚至还有用共享汽车来接客。
长得漂亮不是错,但不知社会险恶,安全意识不足,自然是自身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多方责任的事故:滴滴平台漏洞,监管不力,行驶过程中能取消订单;司机亡命徒,犯事不计后果;女乘客安全意识薄弱,呼救途径不当。
针对性曝光这样的事,也是网约车运营加强合法合规化的信号,换句话说,开始整顿的信号,拿没做好的滴滴开个刀。
同样是打车软件,同样乘客受害事件频发,两者的反应和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
网友评论